扑朔迷离话七七(图)
作者:曹维录
发表:2007-07-09 04:26
抗战史上的"七.七事变"是一个谜,是一个比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还要难解的谜。
日本的史学家说"七.七事变"是中国挑起的,中国的史学家说是日本挑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更不能忽略不计。近些年来,有些学者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主张不去追究事变的细节。他们认为:谁打第一枪不是问题的关键,日本早就有侵略我们的野心,不在这儿打还会找别的借口打。这话当然没错,但我们研究历史,一是要实事求是,还原历史的真貌。二是要寻根究底,找出"七·七事变"的真凶,这个事变给我们带来的灾难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接受一个不清楚的历史。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七.七事变的背景,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对当时的中国境况有这样一段儿描逑:
"1937年春,日本对南京的压力稍减,侵略内蒙暂停,英日开始会商'在华合作',英国政府希望调停中日争执和在远东导致'基本和平',这使有些人寻思,共产党对政局估计是否错误,把整个战略建筑在中日马上必战中心前提上,是否太冒险了?... ... 日本帝国主义者已认识到,他们要中国资产阶级走上投降道路操之过急,推之过远了,结果中国的内争已消灭于普遍仇日之中。他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为了使中国资产阶级可以放手去搞国内冲突,对它实行友好新政策是明智得策的。东京和南京这样修好就能消除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因为后者是过于依靠抗战了。"
埃德加.斯诺是一个亲共的记者,在中国时他一直住在延安,他的《西行漫记》也基本上是为中共宣传的一面之词,但他对当时形势的这些叙述可以作为参考。以埃德加。斯诺的这段分析看,中共"把整个战略建筑在中日马上必战中心前提上"是希望中日打起来,因为他"依靠抗战"发展自己,而国军当时的境况却不是这样,蒋介石采取的是"以时间换空间"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对日本他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有能力打。从财政状况来看,直到1937年对日作战前夕,国民的全年收入,主要来自商业税收,只有12.51亿元,约合4.17亿美元。军队数目虽然庞大,但派别林立,矛盾重重,士兵缺乏训练,装备简陋,战斗力不强。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对日军一直采取忍耐和退让的策略。
从以上两方面的情况看,在当时,起码是在当时,中日双方都没有打的意愿,想打的只有中共。
我们再来看一看七七事变的过程:据《维基百科》资料,在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华北驻屯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要求。日军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亦有说,根据"辛丑条约" 驻扎的日军在宛平附近演习时遭到中国军队的枪击,而向中国守军进攻。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是第二十九军吉星文团。
事件生后,中日双方多次进行谈判,希望不发展为两国全面的战争。蒋政府马上找美、英、日进行交涉,要求停战。国民党政府在平津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第29军军长宋哲元也在7月11日赶到天津,想与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通过谈判实现停战。7月16日、17日,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谈话,表示:"卢沟桥事件是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中日双方当时都表示了非常希望和平。
双方都没准备打,最起码是当时都不想打,但还是打起来了,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是谁挑起了事端,陷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事变是由于日方说"有枪声"响起,又说丢了一个士兵引起,是不是真的有枪声,那枪是谁打的?是不是日方真的丢了士兵,那个士兵是谁弄走了?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心急火燎地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 ! 华北危急 ! 中华民族危急 !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企图堵死和谈的路。从发表声明之及时看,中共当时是有所准备的。
七.七事变一个月后,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当时的总书记张闻天作《形势报告》,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学列宁的 "一箭双雕":让侵略者与统治者两败俱伤。具体到中国,就是坐看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厮杀。毛泽东支持张闻天,强调一定要 "冷静,不要到前线去充当抗日英雄"(戴晴:《翻案文章》)。中共建国后,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又说:"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便成爱蒋介石的国了。国中有国,蒋、日、我,三国志。"这些都表明了中共当时对中日战争的真实心态。
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到,真正利用抗战,在抗战中获利的是谁?"七.七事变的第二天就向全国通电的中共,在抗战中却躲在后方发展自己,整个八年的抗战,只有一个"百团大战"和平型关战役算得上同日方正面冲突。平型关战役只是歼敌一二百人的小仗,就这也是林彪自作主张打的。林彪一九四一年在前苏联治疗枪伤时向共产国际报告说:"在日本 军队跟国民党军队开战时,我不止一次请求中央同意出击日军。但没有接到任何答复,我只好自作主张打了平型关那一仗。"
如果我们结合着"七.七事变"之后中日之间所发生的事来看,"七.七事变"更是疑点重重,很值得人们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七.七事变"之后一个多月,中日之间就在上海开战了。在上海开战,即不是日本人的意愿,也不是蒋介石的意愿,它完全是中共在国民党中的红色代理人张志忠一手制造的。张戎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中引述《纽约时报》驻华记者阿本德的话说:"当时记者报导时 都说是日本人進攻上海,事实完全相反。日本人不想、也没有估计到,在长江下游会有敌对行动。……对在上海打仗,他们几乎完全没有准备,迟至八月十三日,他们在这裏的部队还如此之小,十八、九日的时 候差点被扫進江裏去了。"阿本德看出来了,"有那么一个精明的计划要打乱日本把战火局限在华北的企图 "。张戎评价说:"他说对了,是 有这么一个'精明的计划',但他没猜到这是谁的计划,他以为是蒋介石的,其实是斯大林的。
张志忠为了挑起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八月九日,经张治中一手挑选的派驻上海虹桥机场的部队,打死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各一人,然后给 一个中国死囚犯穿上中方制服,把他打死在机场大门口,以造成日本人先开火的假象。日本人的表现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张治中以"上海的形势突然告急"为理由,率大批军队在十二日清晨占领上海 ,定于十三日拂晓向上海日军发起攻击。至此,中日之间的战争按中共的意愿并在他们一手制造下全面开展起来了。持续八年、夺去两千万中国人生命的日本侵华战争,带给毛征服中国的机会:蒋介石的政权被极大削弱,毛占领了大片土地,建立起一支一百三十万人的大军。
从整个当时的情况来看,"七.七事变"是在中日双方都不想开战的情况下打起来的,这其中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至今还是个谜。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未解之谜都被人们破解了,相信,"七.七事变"之迷离真相大白于天下也不会太远了。
来源:自由圣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