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5年3月4日,中國經濟學家兼作家金刻羽(Keyu Jin)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發表講話時做了手勢。(圖片來源:LLUIS GEN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9日訊】近日,美國國會公布的部分傑弗里·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檔案,在全球輿論場掀起新一輪風暴。其中最受關注的一條,是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在2018–2019年間,曾多次向愛潑斯坦請教如何追求一位自己稱為「mentee(門生)」的女性。各方交叉比對之後,這名女性被普遍指向——中國經濟學家、現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教授金刻羽(Keyu Jin)。
表面上,這是一樁「64歲已婚美國老牌經濟學家+36歲中國女學者+臭名昭著性犯罪者當僚機」的八卦醜聞。但如果把人物簡歷、家庭背景、人脈網路、時間線拉長來看,這件事遠不只是獵奇花邊,而是把中美金融與學術精英圈的一角,以極其尷尬和猥瑣的方式亮在了聚光燈下。
金刻羽是誰?不僅是「漂亮女經濟學家」 哈佛教育背景:從中國學生到「精英門生」
在中文輿論場,許多標題用的是「美女經濟學家」「中國女教授」等標籤,但金刻羽的履歷,本身就足夠說明她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學術人物。
公開資料顯示:2000 年左右,金刻羽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本科學位;隨後在哈佛完成經濟學博士,博士階段導師陣容被認為相當「豪華」,她在宏觀、國際金融、中國經濟增長等領域接受系統訓練;在哈佛讀書期間,她與薩默斯處於同一學術共同體:
薩默斯曾在哈佛經濟系任教、後出任哈佛校長,是哈佛及美國經濟學界的「頂層人物」;這也為後來被稱作「mentee(門生)」的關係埋下伏筆。
博士畢業後,金刻羽很快進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任教,並一路升任終身副教授,同時她還在香港科技大學授課或擔任相關學術職務;擔任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董事會成員;參與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國際場合;頻繁以「中國問題專家」的身份出現在歐美政策圈與媒體視野中。
這意味著,她已經不只是一個「學術意義上的中國經濟學者」,而是實打實嵌入西方金融-政策-智庫生態的中國面孔。
家庭背景:亞投行行長之女
更受矚目的,是她的父親——金立群曾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曾出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首任行長兼董事會主席;被外媒形容為「北京金融外交的關鍵人物」。
更敏感的是——薩默斯本人,過去多年也與中國金融體系保持密切聯繫,包括與部分中資機構、政策圈、學界有往來。據外媒及網路評論,薩默斯與金立群之間長期保持「不錯的工作與私人關係」,雖然公開文書裡少有明確細節,但從兩人身份和活動範圍來看,並不令人意外。
於是,這個「三角結構」就非常清晰了:
金立群:中國高層金融官員、亞投行掌門
薩默斯:美國前財長、頂級經濟學家、中美經濟政策討論的重要聲音
金刻羽:學術與資本兩邊通吃的新生代「中美介面人物」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情感八卦事件」會被不少評論者解讀為:它碰撞到的不只是個人私生活,而是中美精英網路的結構性敏感點。
2018–2019:從學術會議到「Epstein 僚機」
根據《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紐約郵報》、Hindustan Times、香港與中文媒體的交叉報導,可以大致還原一條時間線:
2018 年 11 月前後,薩默斯與金刻羽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有較密集互動。
郵件和信息顯示,金刻羽對薩默斯的穿著、言行有評論,雙方之間出現較多私人層面的交流;薩默斯在給愛潑斯坦的訊息中提及:自己向金刻羽說起「你(指愛潑斯坦)已經看透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之類的話,帶著半開玩笑、半示意的意味。
在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7 月 5 日之間,薩默斯與愛潑斯坦之間有一系列簡訊和郵件往來,內容集中在一個主題:如何與一位自己稱為「mentee(門生)」的年輕女性發展更「親密」的關係;如何「處理婚姻」「處理倫理風險」「把節奏拉長」。
《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以及多家媒體將這位女性鎖定為:Keyu Jin(金刻羽)。
薩默斯的舊賬新帳 醜聞之外是一面照向精英世界的「髒鏡子」
必須承認,如果換一個形象「乾淨」的老教授,公眾反應可能不會如此激烈。但放在薩默斯身上,很多人會說一句:「一點也不意外。」
愛潑斯坦早在 2008 年就因性犯罪被定罪;2010 年之後,多數公共機構與其拉開距離,但仍有少數學者、政商人物維持私交;薩默斯在 2010 年代仍與其多有往來,包括為募款、項目等場合同框。
這起事件之所以在中外輿論都引發強烈反應,不只是因為「狗血」,而是因為它同時戳中了幾根敏感神經:
1. 學術與職場中的性別與權力
- 在高度不對等的權力結構中,「自願」是否真的成立?
- 高校、智庫、國際組織,是不是該有更明確的內規與防火牆?
2. 愛潑斯坦網路的「長尾毒性」
- 每一次檔案解封,都會牽出新的一串名字;
- 不是每個人都參與犯罪,但很多人都曾利用他的資源、人脈、資金、場地;
- 它暴露出的是:在政商學界交織的頂層社交圈裡,道德邊界是可以被反覆議價的。
3. 中美精英勾連的想像空間
在當前高度緊張的中美關係背景下:
- 金刻羽的「亞投行行長之女+西方精英圈學者」身份,使得這起事件天然被政治化;
- 有人用「色誘」「滲透」去框定,有人則看到「西方白人男性精英對東方女性的性化凝視」。
愛潑斯坦檔案像一面「髒鏡子」:它並不提供整潔清晰的畫面,卻反映出一種難以否認的現實——在權力高度集中的地方,人性的慾望、算計與軟弱,從來不會缺席,只不過,以往很少有機會,被攤開給公眾,看得這麼赤裸。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