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與菠菜同煮會中毒?破解吃豆腐的7大誤區(組圖)


豆腐
吃豆腐的7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豆腐是家喻戶曉的營養食材,因其物美價廉而廣受歡迎。然而,在日常食用中,許多人不知不覺陷入了迷思,不僅可能影響營養吸收,甚至對健康造成負擔。以下整理了七個常見的吃豆腐誤區,幫助您健康地享受這份美味。

1.凍豆腐沒營養?

有人認為豆腐冷凍後營養會流失,事實恰好相反。冷凍後豆腐口感雖變,但蛋白質和鈣幾乎無損失,且多孔結構更易吸附湯汁。植物細胞壁被破壞,膳食纖維利用率提高,適合減脂期食用。

2.只靠豆腐就能減肥?

雖然豆腐熱量較低且有飽足感,但若將其作為減肥期間的唯一主食,則是一種不健康的作法。豆腐熱量低(80-150大卡/100g),但營養單一,長期單吃會缺乏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減肥期間應搭配蔬菜、雜糧等,做到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減脂。

3.所有豆腐都能補鈣?

並非如此。許多人將豆腐視為補鈣聖品,但其鈣含量取決於製作時使用的凝固劑。

*高鈣豆腐:北豆腐(滷水)、南豆腐(石膏)因加入含鎂或含鈣凝固劑,鈣含量高,每100克約116-138mg。

*低鈣豆腐:內酯豆腐僅約17mg/100g,補鈣效果有限。

若想透過豆腐補鈣,應優先選擇傳統的南北豆腐。

4.豆腐吃得越多越好?

豆腐蛋白質含量高(8-16g/100g),但過量會加重腎臟負擔。其嘌呤含量亦高,痛風或高尿酸人群若吃太多,易誘發發作。建議健康成人每日食用200至300克豆腐即可,特殊族群應遵循醫囑。

菠菜海鮮豆腐羹
菠菜海鮮豆腐羹。(圖片來源:Adobe stock)

5.豆腐與菠菜同煮會中毒?

「豆腐的鈣和菠菜的草酸會結合成草酸鈣,導致結石」的說法是個被誇大的迷思。菠菜焯水能去除80%以上草酸,再與豆腐同煮,不僅安全,還能營養互補。日常攝入量遠不足以導致結石。

6.老年人少吃豆腐防痴呆?

網傳「豆腐中的植物雌激素會導致老年痴呆」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謠言。豆腐中大豆異黃酮含量極低,適量攝入甚至有助於延緩認知衰退。老年痴呆的成因複雜,與適量食用豆腐無關。相反地,豆腐能為長者提供優質蛋白質,有助於預防肌肉流失。

7.火鍋裡豆腐煮越久越好?

吃火鍋時,許多人喜歡將豆腐長時間燉煮,認為這樣更入味。然而,豆腐疏鬆的質地極易吸附湯汁。在火鍋中煮得越久,吸附的油脂、鈉鹽和嘌呤就越多,導致熱量與普林含量飆升,對高血壓及痛風患者尤其不利。建議豆腐入鍋烹煮3至5分鐘即可,避免久煮。

總結

豆腐雖好,但要吃對方式:根據需求挑種類、控制份量、合理搭配,才能真正發揮營養優勢。避開七大誤區,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責任編輯:牛蘭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