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半個月 牠失去的眼睛就能完全「再生」(圖)


眼睛 視力 測量 1481900513
眼睛是靈魂接觸世界的窗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再生」是一種令人驚嘆的身體機能,若不是出現在虛構作品中,那麼通常都是在一些微生物或是蜥蜴這樣的生物身上發現,但你有想過現實中有生物的「眼睛」是可以再生的嗎?

這項新發現於上個月初發表於《自然通訊》上,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生物學家愛麗絲·阿科西與她的研究團隊。人類的眼睛結構十分複雜,因此無法修復,但是有一種生物的眼睛也擁有類似相機的功能,卻在牠的身上發現了再生機制,牠就是「蘋果蝸牛」。愛麗絲稱呼蘋果蝸牛為一種「非凡的生物」,這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淡水蝸牛,在現今入侵世界各地,這樣的入侵性特徵也使牠成為適合實驗室研究環境的生物,具備極短的世代週期、適應能力與繁殖力。

報導指出,在過去數個世紀間,蝸牛的再生能力有目共睹,早在1766年時已有研究人員發現,遭到斬首的花園蝸牛能夠長出整個頭部。當時讀到這篇文章的愛麗絲便有了疑惑,沒有人將其應用在研究複雜感官器官的再生上,人們缺乏完整眼球再生的系統,而這個空缺終於補上了,愛麗絲的目標便是幫助那些眼睛受傷的人們。

自然界中的動物有著各式各樣的眼睛,而被歸類在「相機」類型的眼睛,往往具備產生特別高解析度影像的能力,擁有保護性的角膜、聚焦光線的水晶體與數百萬個感光細胞的視網膜等結構,能在某些蜘蛛、魷魚、章魚與蝸牛身上發現。那麼蝸牛是如何再生的呢?這個過程需要耗時一個月的時間,牠會一天左右的時間內癒合傷口,避免體液流失與防止感染,接著尚未分化的細胞會在這些區域進行遷移與增殖,往後一個半星期左右的時間,將會形成水晶體、視網膜等眼睛結構,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形成包含視神經在內的所有眼睛結構,之後的幾個星期繼續逐漸成熟與生長。

愛麗絲表示,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表明蝸牛能夠看見圖像,但是從解剖學的角度,蝸牛的眼睛具備形成圖像需要的一切組成部分。接下來,他們正在研究的一點就是來證明蝸牛能夠用新的眼睛來處理原本眼睛能接收到的刺激。



責任編輯:水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