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美烏峰會倒計時 川普劃紅線 澤倫斯基面臨領土換和平抉擇(圖)


澤倫斯基  烏克蘭
2025年8月18日,華盛頓白宮迎來了一場可能決定烏克蘭戰爭未來走向的關鍵外交會談。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雙邊會談,以及隨後舉行的美烏歐多邊峰會,標誌著這場持續三年半的衝突進入了一個重要的外交轉折點。專家分析指出,澤倫斯基此次赴白宮可能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吞下失去領土永不復返這顆「苦藥」。圖為2025年8月17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未公開)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總部大樓(Berlaymont)與歐盟領導人舉行視訊會議前接受媒體採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舉行雙邊會談之際,歐洲領導人宣布他們將於週一在華盛頓特區與澤連斯基和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圖片來源:Thierry Monass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2025年8月18日,華盛頓白宮迎來了一場可能決定烏克蘭戰爭未來走向的關鍵外交會談。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雙邊會談,以及隨後舉行的美烏歐多邊峰會,標誌著這場持續三年半的衝突進入了一個重要的外交轉折點。芬蘭總理歐爾波明確指出,對烏克蘭的停火和戰後安全保證是此次會談的最重要主題,凸顯了國際社會對結束衝突和重建歐洲安全秩序的迫切期望。然而,專家分析指出,澤倫斯基此次赴白宮可能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吞下失去領土永不復返這顆「苦藥」。

會議安排與關鍵時程

根據白宮的正式安排,此次峰會採用「雙邊加多邊」的創新形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將在美東時間18日下午13時15分(北京時間19日凌晨1時15分)赴白宮會見美國總統川普,進行一對一的雙邊會談。這場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私人會面被視為整個峰會的核心,因為美國作為烏克蘭最大的軍事和經濟支持者,川普的態度將直接影響戰爭的走向和國際社會的後續反應。

隨後在美東時間下午15時(北京時間19日凌晨3時),會談場地轉移到白宮東廳,舉行更大規模的多邊峰會。此次許多歐洲領袖也正前往白宮為澤倫斯基助陣,出席者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施凱爾、德國總理梅爾茨、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芬蘭總統史塔布、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北約秘書長呂特等。這個組合代表了歐洲在安全、經濟和外交各個層面的核心力量,顯示出歐洲對於烏克蘭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尋求統一立場的決心。

川普會前放話:劃定談判紅線

在與澤倫斯基會面前夕,川普17日會晤澤倫斯基前放話,為即將到來的會談設定了明確且嚴苛的條件。他在社群媒體「真實社群」上表示,澤倫斯基必須同意俄羅斯的部分條件,一是放棄2014年被俄羅斯非法吞併的克里米亞,二是烏克蘭承諾永不加入北約,如此才能結束俄烏戰爭。

川普明確表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可以幾乎立刻結束與俄國的戰爭,如果他想的話,或他可以繼續戰鬥。」這種表述將結束戰爭的選擇權完全歸於澤倫斯基,但同時也暗示了美國可能不會無條件支持烏克蘭的所有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川普明確劃定了談判的兩條紅線:「無法收回歐巴馬交出的克里米亞(這是12年前的事,且不費一槍一彈),烏克蘭也不能加入北約。有些事情就是無法改變!!!」

這個聲明實際上承認了俄國對克里米亞的控制,並排除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克里米亞是烏克蘭南部黑海上一座具戰略意義的半島,於2014年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被俄羅斯兼併,後來俄國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這兩個問題一直是烏克蘭和歐洲盟友的核心關切,川普的表態無疑對烏克蘭的國家利益構成重大挑戰。

專家分析:「吞下苦藥」的殘酷現實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南加州大學中歐研究主任英格利許(Robert English)對當前局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川普已經表明,烏克蘭必須要接受長久失去部分領土的事實,「任何奪回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的幻想都已經破滅」。這種冷酷的現實主義評估,反映了國際專家學者對當前情勢的客觀判斷。

英格利許直言:「如今,幕後已有明確共識,澤倫斯基必須吞下這顆苦藥。接下來則專注於為烏克蘭制定安全保障,且確保具備堅實的效力。」這種表述清楚地揭示了當前外交談判的核心邏輯轉變:從「如何收復失地」轉向「如何確保剩餘領土的安全」。對於澤倫斯基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極其痛苦的政治選擇,因為承認領土永久失去不僅意味著軍事上的失敗,更可能面臨國內政治的巨大壓力和合法性質疑。

然而,英格利許也指出了可能的補償方案。對此,英格利許指出:「事實上,他們能齊聚一堂並試圖達成共同理解,至關重要。」但英格利許也強調,多邊會談的焦點可能會放在為烏克蘭設計長期的安全保障,而非讓其正式加入北約。

英格利許認為,「只要歐洲能提供部隊與承諾馳援烏克蘭,而美國提供武器、情報與後勤支持,同時配合一份可持續多年並無限期延長的協議,這就已經相當接近北約式的保護,並能賦予烏克蘭過去從未擁有的保障。」這種「準北約式」的安全保障框架,可能成為補償烏克蘭領土損失的重要機制。

阿拉斯加會議的陰影效應

這次華盛頓峰會的緊迫性很大程度上源於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俄峰會所帶來的震撼波。川普在該次「雙普會」中鋪紅毯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京,並公開表示應該達成協議終結這場戰爭,這種表態讓歐洲領導人深感擔憂。北約前官員、現任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葛蘭德分析指出,阿拉斯加峰會的結果顯然引發了歐洲領袖的憂慮,原因是川普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普京提出的主張。

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歐洲國家擔心,如果美國在沒有充分考慮歐洲立場和烏克蘭核心利益的情況下與俄國達成協議,可能會損害歐洲的長期安全利益,並為未來的侵略行為開創危險先例。路透社報導指出,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芬蘭領導人及北約秘書長希望在俄烏戰爭的關鍵外交時刻支持澤倫斯基,並防止川普與澤倫斯基今年2月在橢圓形辦公室爆發爭執的局面重演。

烏克蘭的堅定回應與歐洲助陣

面對川普的表態和普京在美俄峰會中提出的條件,澤倫斯基展現了堅定的立場。他幾乎全盤拒絕了普京的提議,特別是要求烏克蘭放棄東部頓內茨克州的要求。目前烏克蘭在頓內茨克州仍控制約四分之一的領土,其餘部分被俄軍占領。對於澤倫斯基政府而言,放棄這些領土不僅意味著軍事上的失敗,更代表著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的根本背叛。

澤倫斯基在深夜抵達華府後,通過Telegram發表了措辭謹慎但立場明確的聲明:「我感謝美國總統的邀請。我們全都盼望迅速並可靠地結束這場戰爭。俄羅斯必須終結自己挑起的戰爭。我希望我們與美國及歐洲盟友的共同力量,將促使俄國締結真正的和平。」這個聲明清楚地表明,烏克蘭尋求的是「真正的和平」而非簡單的停火或妥協,並將戰爭責任明確歸於侵略者俄羅斯。

歐洲領導人的集體到場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政治信號。對於歐洲領導人而言,這次峰會不僅是支持烏克蘭的機會,更是確保歐洲聲音在未來和平進程中不被邊緣化的關鍵時刻。歐洲各國深知,烏克蘭的戰敗或被迫接受不公正的和平,將直接威脅到歐洲自身的安全與穩定。

核心議題:停火機制與安全保證框架

此次峰會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如何設計一個既能實現停火、又能提供可持續安全保證的框架。芬蘭總理歐爾波強調的「停火和戰後安全保證」組合,精準地抓住了當前局勢的關鍵點。歐洲國家普遍認為,僅僅停火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必須伴隨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機制,以防止俄羅斯未來再次發動侵略。

停火的空間與時間邏輯成為關鍵考量:是以當前控制線為基準的戰線凍結,還是伴隨分階段降級衝突的路線圖?若以現況線為基準,烏方在法律與政治上難以承認;若採取「不承認、但不動手」的處理方式,那麼驗證與監督機制就成為確保停火不被單方利用的必要設計。

安全保證的強度與形式可能涵蓋多個層級:從最基本的政治宣示、長期軍援備忘錄,到具體武器系統的常設供應與維保、訓練與聯演的制度化、情報共享升級、快速反應支援機制,甚至實體「嚇阻部署」與「連接條約式承諾」。由於北約第5條在短期內恐難對烏開啟,歐洲需要創新性地建構替代性安全架構。

英格利許的分析提供了一個務實的解決方向:由歐洲承擔更多現地部隊與馳援承諾,美國則提供武器、情報與後勤支援,並以可多年持續、可無限期展延的協議加以制度化。這種安排雖非北約第五條意義上的集體防禦,但其威懾效果與保護強度,已「相當接近北約式的保護」,能賦予烏克蘭以往從未擁有的安全感。

地緣政治重構與長期影響

這次峰會實際上反映了當前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俄烏戰爭不僅是兩國之間的衝突,更是東西方地緣政治競爭的集中體現。美國、歐洲和俄國之間的關係正在經歷根本性的重新調整,而烏克蘭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這種調整的方向和歐洲安全秩序的未來架構。

從俄羅斯角度看,川普公開說法中對克里米亞與北約的否定,等於認可了俄方的兩大戰略收益。如果在談判桌上被進一步制度化,莫斯科將視之為重大戰略勝利。但同時,一旦歐洲與北約把「停火」與「強化烏克蘭長期軍力與防空」綁定,俄方也必然評估這是否意味著將來重啟戰事的成本升高。

對歐洲而言,這場多邊會談是對跨大西洋團結的一次重要壓力測試。德、法、英、義與歐盟執委會若能在強化對烏防務支持的長期性、對停火的條件性原則、對俄行為的可驗證性要求等方面呈現共識,將有助於減少外界對「歐洲被邊緣化」的疑慮。

未來展望與關鍵觀察點

這次白宮的「雙邊+多邊」組合拳,既是對「雙普會」後歐洲戰略焦慮的回應,也是對烏克蘭戰爭進入「政治塑形期」的策略調整。川普的即時止戰衝動、澤倫斯基的正義和平定位、與歐洲對安全保證的制度化訴求,將在同一張桌上進行複雜的博弈。

外界可關注幾個重要觀察指標:聯合聲明的措辭是否出現「立即停火」或「有條件停火」的表述;安全保證是否包含防空系統與彈藥供應的量化承諾;對制裁與經濟議題是否設計階段性鬆綁與可逆條款;軍援的節奏與上限是否有新的承諾;以及是否能呈現跨大西洋一致的對外說法。

短期內,不易出現徹底終結戰爭的「大協議」;較可能的結果是以停火的條件框架與安全保證的藍圖大綱,配合軍援與監督的技術細節,作為後續談判的基礎。真正的考驗將落在執行端:若無足夠威懾、監督與可逆條款,再完美的文本也可能淪為紙上和平;反之,若能把「停火」與「增強烏克蘭長期自我防衛力」有效結合,則有可能在不犧牲法理原則的情況下,創造一個雖然脆弱但可維繫的戰場降溫窗口。

這場峰會的成果將不僅決定烏克蘭的命運,更將影響整個歐洲安全架構的未來走向和國際秩序的重新塑造。對澤倫斯基而言,他面臨的是一個痛苦但可能無法迴避的選擇:在失去部分領土的苦澀現實與獲得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之間尋求平衡。歐洲領袖此行齊聚白宮,目的正是要把跨大西洋的一致性從政治口號轉化為制度機制,從機制轉化為實際能力,從能力轉化為可信嚇阻。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將決定這場會談在歷史中究竟是戰略轉折點,還是一次艱難而必要的外交過渡。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