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 太阳 (图片来源: 视频截图 X 推特 )
中國近年頻頻多日並出
2023年2月28日,山西運城:四日並出。山西運城的天空中出現四個太陽並列的奇觀,灰色天幕中四個太陽一字排開,亮度由左至右逐漸減弱。目擊者拍攝的影像顯示,這些「太陽」形態清晰,引發熱議。
2023年6月15日,香港赤鱲角機場:雙日並出。香港市民在赤鱲角機場拍攝到兩個太陽上下並列的景象,照片顯示一個太陽在上,另一個稍小的太陽在下,令人震驚。當晚天空還出現粉紫色雲彩和彩虹,增添了奇幻色彩。
2023年7月7日,四川宜賓:雙日並出四川宜賓一名市民拍攝到天空出現兩個太陽的影像,一個模糊橙色,另一個清晰黃色,兩者並列且其中一個略高。
2023年7月18日,四川成都:雙日並出成都一名騎行者在清晨拍攝到兩個太陽並列的景象,兩「太陽」均呈鮮黃色,一個稍小且位於下方,街道籠罩在溫暖的黃光中。
2024年7月26日,四川遂寧:三日並出四川遂寧市民觀測到三個太陽並列的奇觀,影像顯示三個光點在天空中排列,引發當地熱議。
2024年8月18日,四川成都:七日並出成都華西醫院一名訪客拍攝到天空出現七個太陽的驚人景象,影像顯示七個光點排列,亮度不一,宛如科幻場景。當晚,遼寧瀋陽還出現「雙月相承」的夜空異象,與日間的七日並出形成日夜交錯的罕見天象。
2025年3月: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目擊者拍攝到三個太陽同時懸於天空的畫面,光斑分佈如拱形排列。
2025年4月:甘肅敦煌。清晨沙漠地帶出現兩日並列,持續約10分鐘,被旅客拍攝並上傳社群平臺。影片迅速爆紅,網友留言稱「像極了末日預兆」。
2025年4月21日上午七點多,成都有網友拍到天空中現了兩個相互半重疊的太陽,由於是在太陽升起的階段,出現了雙日並出、齊升的現象,時間長達七八分鐘。查閱《乙巳占》“兩日並出,諸侯有謀,是謂滅亡。天下用兵,無道者亡”。“是謂滅亡”誰滅亡?當然是中共以及要保中共的勢力了。為什麼出現在成都?古語有言“天下未亂蜀先亂”,所以先顯現在四川成都,以示上天的警告。
2025年5月: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天空中出現類似「日環」的多重太陽光斑,有目擊者稱看見「五日並出」。當地傳說:藏族民間傳說中,太陽異變常與王朝更替或重大變局有關。
古籍中的多日並出與文化解讀
中國古代對「多日並出」的記載極為豐富,視其為重大事件的預兆,常與亂世、權力爭奪或自然災害相關。以下是一些關鍵古籍記載的補充:
《河圖》:「兩日照天下,民饑。」預示饑荒與民生困苦,可能與農業歉收或社會動盪相關。
《春秋·運鬥樞》:「主弱,公猴狡猾,起莫能匡,則日並照。」暗示君主無能、權臣爭權導致亂象。
《荊州占》:「兩日以上出,天下有災,夏以兩日亡。」明確指出多日並出預示王朝覆滅或大規模饑荒。
《淮南子》:「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草木,民無所食,堯使羿射之,中其九。」這一神話傳說將多日並出與災難聯繫,後羿射日的故事象徵以智慧化解危機。
歷史案例顯示,多日並出常伴隨重大事件。例如,西晉建武元年(西元317年)三日並出後,天下三分,東晉建立;後周恭帝顯德七年(西元960年)雙日並出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這些記載表明,古人將天象視為「天人合一」的反映,提醒世人警惕亂世與災害。
雙日並出與多日異象:從古籍到現代的警示與反思
近年來,這些罕見天象不僅令人驚嘆,也引發了人們對其背後意義的猜測:這是單純的自然現象,還是上天對人間的某種警示?古人如何看待「多日並出」的異象?結合歷史記載與現代視角,我們或許能從中窺見天象背後的深意。
對於2024年的「雙日並出」與「四日並出」現象,專家提出了多種科學解釋。氣象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幻日」(parhelion)現象,即大氣中冰晶折射陽光形成的視覺效果。然而,這種解釋並未完全平息公眾的疑惑——多位目擊者拍攝的清晰影像顯示,天空中的「太陽」形態穩定且持續時間較長,難以完全用大氣折射解釋。另有專家提出,這可能是攝影鏡頭的反射或後期製作效果,但這種說法同樣受到質疑,因為目擊者眾多,且影像來自不同設備和地點。更有甚者,有人開玩笑稱,近期酷暑難耐,或許是「兩個太陽」作祟,呼喚傳說中的後羿射下多餘的太陽,讓世界恢復涼爽。
這些天象不僅是自然奇觀,更激發了人們對未知的探索欲望。有人聯想到科幻概念中的「宇宙矩陣漏洞」,也有人回顧古籍,試圖從歷史中尋找答案。古人以「天人合一」的哲學觀看待天象,將「多日並出」視為重大事件的預兆。這些記載散見於不同時代的典籍,許多還是考古出土的珍貴文物,難以簡單斥為虛構。
古籍中的多日並出:亂世與爭權的徵兆
中華文化自古重視「天垂象,見吉凶」,認為天象變化與人間禍福息息相關。古籍中關於「多日並出」的記載豐富而詳盡,涵蓋了從「雙日」到「十日並出」的多種異象,以下為部分代表性記載及其解讀:《河圖》:「兩日照天下,民饑。」
這句話直指「雙日並出」與饑荒的關聯,暗示天象異常可能預示糧食短缺或社會動盪。古人認為,太陽代表陽剛與君權,兩個太陽並現象徵權力分裂或天下大亂,導致民生困苦。《春秋·潛潭巴》:「兩日並出,地裂水不流。」
這段記載將雙日異象與自然災害相連,預示地震或水源枯竭等災難,反映了古人對天象與自然環境關聯的深刻觀察。《春秋·運鬥樞》:「主弱,公猴狡猾,起莫能匡,則日並照。」這句話指出,當君主軟弱、臣子狡詐且無人匡正時,雙日並出成為亂世的徵兆。結合上下文,這種天象常與權臣篡位或內亂相關。
《詩緯·推度災》:「逆天地,絕人倫,則二日出相爭。」當社會違背天道、倫理淪喪時,雙日並出象徵權力爭奪與動亂,提醒世人回歸正道。
《博物志》:「兩日並出,是謂並明;假主爭明,天下有兩主。」京氏進一步解釋,雙日並出意味著「假主」(權臣或篡位者)與正統君主爭奪權力,先發制人者可能成功,後起者則敗亡。
《荊州占》:「兩日以上出,天下有災,夏以兩日亡。」這段記載明確指出,雙日或多日並出預示天下大亂,甚至可能導致王朝覆滅。文中還提到,若社會不重視農業與糧食儲備,可能引發饑荒,「一石值千錢」。
《尚書·考靈曜》:「帝之亡,三日並照。」三日並出被視為國君喪位或王朝滅亡的徵兆,顯示天象與政權更迭的緊密聯繫。
《晉陽春秋》:「建武元年,三日並出,觀台令史諫章曰:天下其三分乎?」這段記載與東晉建立的歷史背景相符,三日並出預示天下分裂為三,與當時東晉、漢趙、成漢三足鼎立的局面相呼應。
《淮南子》:「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草木,民無所食,堯使羿射之,中其九,烏皆死,墜其翼。」這一神話傳說將十日並出與災難聯繫起來,後羿射日的故事象徵以智慧與行動化解危機,恢復天地秩序。
歷史案例:多日並出的真實記載
古籍中的多日並出並非純粹神話,而是與具體歷史事件緊密相關。例如:西晉時期(西元317年),三日並出伴隨日暈、兩珥等現象,隨後司馬睿建立東晉,漢趙攻破長安,湣帝被俘殺,天下三分。
前秦苻生時期(西元355年),三月並出後,苻生被苻堅所殺,政權更迭。後周恭帝時期(西元960年),雙日並出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這些記載表明,多日並出常與亂世、權力爭奪或重大災害相伴,提醒世人警惕社會動盪與自然危機。
古人則從「天人合一」的視角,將天象視為對人間秩序的反映,提醒世人自省與改過。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災害頻發,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古籍中「民饑」「五穀大貴」的預警,《易經·坤卦·文言》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提示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命運取決於道德與行為的積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