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越來越敏感 官方又將一外資數據藏入黑箱(圖)


中國官方又將一外資數據藏入黑箱
中國官方又將一外資數據藏入黑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7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7月29日,「加強版」上證指數發布,而中國官方將停止發布外資每日進出股市等相關數據,隨著中國經濟前景堪憂、金融風險越來越大,外資不斷撤離中國,當局要出臺《金融穩定法》加強控制。

「加強版」上證指數發布

7月29日,「加強版」上證指數首秀。根據此前安排,上交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決定自2024年7月29日起正式發布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實時行情,同時將指數代碼和簡稱分別調整為「000888」和「上證收益」。

根據上交所聯合中證指數公司的公告,此舉是「為便利投資者觀察上海證券市場整體收益情況」。

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編製方案顯示,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是上證綜合指數的衍生指數,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符合條件的股票與存托憑證組成樣本,並將樣本分紅計入指數收益,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計入分紅收益後的整體表現。

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以2020年7月21日為基日,以3320.89點為基點。樣本空間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紅籌企業發行的存托憑證組成。ST、*ST 證券除外。

中國官媒稱,上證綜合指數發布於1991年7月15日,即投資者最為熟知熟悉的「上證指數」、「滬指」。作為價格指數,上證綜合指數不計入樣本現金分紅,僅反映指數樣本價格表現。而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則是上證綜合指數的衍生指數,其在上證綜合指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了分紅再投資收益。

不過,投資者們發出質疑:目前上證指數尚未收復3000點,這是直接發布新的「加強版」指數強行突破3000點嗎?

官方將一外資數據藏入黑箱

據彭博社7月29日報導(鏈接),為了掩蓋海外資金持續撤離A股的資訊,中國將在8月19日停止發布外資每日進出數據。

據滬深交易所的公告,自8月19日起調整滬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機制,公告顯示滬深股通調整後,每日收盤後公布當日成交總額及總成交筆數、ETF成交總額、前十大成交活躍證券名單及其成交總額,並按月度、年度公布前述數據匯總情況。每季第5個滬深通(指外資動向)交易日公布上一季底外資對個股的總持有量。

彭博社分析指出,和此前實施的第一階段披露機制調整比,8月份調整的主要變化在於目前港交所在收市後公布的買入和賣出成交額將調整為成交總額。這意味著,目前投資者還能在盤後獲得的當日外資進出數據,以及前十大成交活躍證券的買賣成交數據,8月19日起將無法再看到,同時,外資對個股持股數量也將改為季度公布。

彭博社認為,這一次不再披露信息可以被視為中國政策制定者為提振當地投資者信心的進一步嘗試,當地投資者的信心因全球資金外流而受到打擊。至7月1日-26日,海外基金經理拋售了約3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大陸股票,創下10月以來最大單月流出量。

經濟剎車 中國官方忙著把數據藏入黑箱

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曾停止發布青年失業率,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輿論認為或因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就業市場十分緊張,而青年失業率的數據很難看,所以停止發布該項數據。

在去年6月份,中國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為21.3%,這是自2018年有該項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之後中國官方發布了改變統計方法的「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

除了青年失業率,北京當局不斷限制和縮減披露範圍的還有土地銷售、外匯資產、債券交易、CONVID-19(新冠病毒)疫情死亡人數、學術信息、高官履歷等信息的揭露。

例如,從去年開始,中國每月發布的土地銷售數據,缺少房地產開發商購買的土地面積數量和支付的價格,該數據是在1988年開始發布。此前用於開發的土地銷售數量暴跌逾50%,凸顯中國房地產危機比中國官方所說的更為嚴重。

再如,外匯儲備數據自2017年以來一直保持非常「穩定」。在此期間的貿易順差不斷增加,照理應該導致外匯儲備增加。中國央行可能在掩蓋其中的變動情況,外匯儲備或隱藏在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中,或因權貴及富裕階層轉移資產到海外,以及被官方將其中一些外匯儲備用於干預人民幣匯率,這些因素都導致外匯儲備沒有增加。

《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指出,去年以來中國官方限制或切斷海外用戶取用不同的資料庫,包括企業註冊資料、專利、採購文件、學術期刊和官方統計年鑑。特別令人關注的,是取用萬得(Wind)的數據也受到限制。萬得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庫,公司位在上海,其經濟和金融數據被中外分析師和投資者廣泛使用。

並且北京當局對西方顧問、核數師等信息提供者施壓及審查,因為跨國企業都依賴相關數據及信息,評估在華營商的風險。

金融風險越來越大 即將出臺《金融穩定法》

中國即將出臺《金融穩定法》,其中包括設立基金援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這是北京致力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環。

中國官媒6月26日報導,《金融穩定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進行二次審議,之後發布了二審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7月底。

立法機構通常在三審後通過新法案。《金融穩定法》是中國首部專門針對該國66萬億美元金融市場之風險預防、化解和處置的綜合性立法,這涵蓋了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

華泰證券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該法律提供了「系統性金融風險預防和跨機構監管的頂層設計」,以解決金融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協調問題,從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金融穩定法》在2022年12月進行了首次審議。7月1日發布的新修訂草案顯示,「中央金融工作領導機構」將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政策的決策和監督。

草案二審稿刪除了草案中有關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FSDC)職責的相關內容,進一步明確了中央金融工作領導機構職責。中央機構將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工作的決策、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修訂案還規定,金融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也應承擔起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責任。

《金融穩定法》新草案賦予中共在風險防範和化解方面更大的話語權,凸顯了中共在引導國家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國人大會議去年3月通過組織改革方案,將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

《金融穩定法》的其中一個關鍵優先事項是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該基金旨在作為救助陷入困境金融機構的後備資金來源,以防止風險蔓延。該基金主要將從金融機構籌集資金。

中國央行還可以通過再貸款工具提供低息貸款,這些貸款應通過處置風險機構的收入來償還。

基金的具體規模尚未正式公布。不過,2022年,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表示,該基金最初從金融機構籌集了646億元人民幣。

中國證券的分析師預計,該基金每年將籌集1200億至1800億元人民幣,使其足夠應對任何重大金融危機。

分析師表示,該基金將涵蓋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重要金融機構,例如主要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被認定為高風險的機構。

法案還規定,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及其主要股東必須首先自救,採取必要措施清理債務和挽回損失,然後再尋求外部援助。

目前,中國金融體系正面臨房地產危機持續、經濟復甦乏力等多重挑戰,地方政府債臺高筑也威脅著中國的金融穩定,中小銀行成為金融業的脆弱環節。

中國雖已設立了存款保險、保險保障基金和信託保障基金,但這些基金的規模並不足以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