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橋自殺 城市中的新悲傷(圖)

發表:2024-05-26 08: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城市
城市街頭(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26日訊】編者按:如果你或者你認識的人有輕生的念頭,請聯繫干預機構為自己和他們尋求幫助。

太原最近已經發生多起跳橋自殺事件。有媒體採訪有關部門,得到的回應是:屬於個人原因;知道此事,會和領導反映。

這樣的回應總覺得有點怪怪的——這些苦難和自己無關。它是個人悲劇,或者是領導應該思考的問題。‍‍‍‍‍‍‍‍‍‍‍‍‍‍

不過,這證明多起跳橋自殺是真實的。網上也有一些照片,有的地方安排專人巡視。

當地「有關部門的人」可能會對這樣的事感到困惑。他們不懂為什麼有人跳江,因為在政府上班,雖然辛苦,每天都是「充實」的,工資不會拖欠——一種連續性的生活,就會有好的預期。而那些跳橋的人,人生中則出現了難以跨越的「中斷」。

有不少太原當地人在討論。大家猜測的具體原因,可能是當事人壓力太大。貸款買房,房子爛尾,而自己也沒錢還貸款了。

不會有媒體去採訪那些人的家屬、鄰居,因為這樣的故事太過灰暗,未必能夠發表出來。說到底,跳江的也都是普通人,過一段時間大家都忘了。

我注意到的是另外一個問題:最近幾年的自殺方式中,在城市中跳橋的似乎越來越普遍。不久前引起全網關注的「胖貓事件」,也是在重慶長江大橋跳江。

媒體經常報導這樣的事情——通常是被救上來的,這是一種「好人好事」。如果沒有獲救,反而不會有報導。我印象中跳江被救起來都有好幾起,他們通常把手機放在橋上,身上不帶任何值錢的東西。

我想像他們的最後時刻,感到悲傷:那麼有條不紊地準備死亡,其實也是一種呼救吧。如果這個時候能有人遇到和他們聊上幾句,他們或許會放棄輕生的想法。一起在橋上拍一個合影,紀念一下人生的低谷,然後獲得新生。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心理現象:大橋通常是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物,選擇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內心可能還有最後一絲對世界的眷戀。他們想讓人們知道自己的死亡,這樣的死,其實是一聲哭泣,是最後的表達。

他們的最後時刻,可能有一種生與死之間的恍惚:他們想像中人們已經知道自己的死,並為之痛心。這樣,自己或許會獲得某種清白、解脫——如果親人、朋友能早一點聽到他們的呼救就好了。

說到底,這是一個關於「表達」的重要問題。城市地標就是一個城市的「媒體」,它每天都在「展示」。但是,它和普通人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大橋經常出現在各種照片中,遊客也會和大橋合影,但是誰又曾經在乎過那些站在橋邊的人呢。

常見的應對,是給大橋安裝防護欄。網上有照片,「嚴禁跳江,違反者罰款1000元」,這應該是PS和惡搞,都到了這一步,誰還會在乎罰款。而且卡裡可能已經沒有1000元。

如果有的話,也許可以找個酒吧喝一杯,就能再苟且一個晚上。

能夠有發聲渠道,有人願意傾聽自己的聲音,人的情緒就會好很多,就像我本人,在寫完這篇文章後會獲得一點解脫,如果還不夠,我會選擇去跑步,沿著哈德遜河,去看一眼華盛頓大橋。

城市中悲傷的人有很多。化解很難,但是城市起碼需要自己獨特的文化,去包容、承載這種悲傷。對個人而言,在下降時代,可能需要做好準備迎接一個又一個悲傷時刻的到來——試著去嘲笑或者反抗絕望,試著去表達自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城市的地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