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或硬著陸 知名學者「下山難」論切中要害(圖)


分析指出習近平急於開啟全面內需市場的發展。
分析指出習近平急於開啟全面內需市場的發展。(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3年12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或硬著陸,知名學者李迅雷認為應從需求側改革,提振內需以及消費。官方提出加快建設統一大市場,分析指出習近平急於開啟全面內需市場的發展。

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難?從需求側看經濟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日前發表文章「上山容易下山難?從需求側看經濟」,快速被從新浪微博熱搜撤下,其中提到「中國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約9.64億」,或引發了當局輿論審查。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曾說,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當時引起熱議。2020年6月3日,財新網上出現一篇評論文章,指中國月收入2000元以下有9.64億人,月收入5000以上7200萬人。文章作者是萬海遠和孟凡強,就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該篇文章在財新網上已被刪除。

李迅雷的文章寫道,大家都熟知「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古話。如果遇到陡峭的山坡、濕滑的道路,下山就更難了。在經濟術語中,經濟週期的下行階段有硬著陸和軟著落之分,上行階段倒沒有對應的名詞,看來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更能體現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特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把「有效需求不足」放在所有可能面臨困難的第一位。政策上一直有3%的控通脹目標,卻沒有防通縮目標。

文章認為,因此,擴內需的最有效手段是擴消費,而不是擴投資,因為後者可能又會形成新的產能。2009年至今擴內需的主要方式是拉動投資,從而使得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難以縮小,遇到出口增速下行時,問題更加突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首先體現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偏低上,中國佔比為43%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為60%左右;其次體現在作為消費主體的中低收入群體在全社會收入和財富中的佔比偏低上,而且已經出現固化現象。

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度提出的「預期轉弱」的體現。如結婚數據在2014年開始逐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2021年跌破800萬對大關,2022年同比下降約10.5%。這意味著今後出生人口數量下降將是長期趨勢。中國總和生育率遠低於2.1,有「中國生育率全球第二低」的說法。

文章提出,要讓預期提高,需要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付出真金白銀,僅靠「家電下鄉」等促銷手段是不夠的。因此,中國經濟轉型應該更多從需求側入手,擴大消費、提升購房的有效需求。從過去兩年的房地產政策看,大部分都是從供給側入手,如保交樓、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為房企提供流動性支持等,這些政策將有利於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回升,但同時進一步擴大了住房供給。如果對房地產的潛在需求(如改善性購房、3億新市民購房等)不能轉換為有效需求,那麼,供大於求的格局難以改變,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態勢還將長期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面臨的困難主要有「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這些困難中的核心困難是有效需求不足。如果通過擴大財政在民生領域的支出,推進財稅改革等使得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且快於GDP增速,同時收入分配結構又能改善,那麼,產能過剩問題、外部環境問題、預期偏弱問題等都將迎刃而解。

習近平急於開啟全面內需市場的發展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2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工作進展的匯報。

會議提出,要加快完善市場准入、產權保護和交易、數據信息、社會信用等方面的基礎性制度,把有利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制度規則立起來。要開展市場分割、地方保護等問題專項整治,把不利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障礙掣肘破除掉。

會議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在今年的6月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新辦)舉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國務院政策例行會議,就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關情況回答媒體提問。

官員們表示,將開展妨礙統一市場的政策措施清理,研究制定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標準指引。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在去年的4月10日,北京當局發布了《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並提到的所謂五個統一: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

但是在去年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說,「我總在想經濟好不好最重要的是制度設計,不在於政策調整,我們太注重政策調整了。」

吳曉求認為,市場信心來自於制度、法制,所以中國要沿著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來完善制度、法制,這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有預期性的最重要基礎。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營商環境、尊重人才以及和諧的外部環境,吳曉求認為,這五條就是能取得巨大成就的法寶。

對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吳曉求表示,市場還是需要競爭的。市場是會有差異的,「我們要有全局的觀念,同時我們要容許市場差異性的存在,要平衡好這兩種關係。」

吳曉求指出,統一大市場還得反壟斷。壟斷市場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壟斷扭曲了商品價格和市場信心,也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損害了經濟的效益。「消除壟斷非常重要,消除壟斷和市場有差異性兩者之間不矛盾,它們之間是有差別的。」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撰文《從內循環到全國統一大市場 習近平要幹什麼?》指出,幾十年來,中國經濟模式和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現在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都是過去不曾有的,而且現下的工業、服務業等活動都不可能回到完全封閉的狀態。中共的慾望和野心也早已經膨脹數倍,要的不僅僅是對老百姓的普通控制,畢竟現在中國就好像一座大監獄,人們無基本人權和自由可言。

文章指出,其實把各類線索串聯起來,就可以發現,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習近平在不斷調整其策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後來的經濟「內循環」政策,以及現在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習近平的經濟政策不斷收攏。

文章總結認為,習近平急於開啟全面內需市場的發展,應對現在及未來與世界脫鉤的外部環境變化。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博士此前接受《看中國》專訪時指出,「統一大市場這個名詞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東西。就像我們知道中共經常搞什麼人民民主專政、民主集中制。你說民主專政的時候,這個就互相矛盾。」

謝田博士認為,真正競爭的市場,有很多的商品提供者、賣家,也有很多的買家。市場是透明的、可以自由公平競爭,這樣它的價格和產品才會反映出真正的需求,很多賣家競爭、很多的買家在挑選,這才是真正的市場。「如果看統一大市場的本質,這個自相矛盾名詞的背後,就是中共全面性的國家壟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