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七不出門 八不歸家」?(圖)

作者:隅芯整理 發表:2023-01-29 0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七不出,八不歸(回)」這一句老話,其實與新年禁忌並無關係。
「七不出,八不歸(回)」這一句老話,其實與新年禁忌並無關係。(圖片來源:Pixabay)

民間流傳一句老話兒:「七不出,八不歸(回)」,另一說是「七不出門,八不歸(回)家」。

一般人在解釋這樣的老話時,總說成:黃曆正月初七不可以出家門,黃曆正月初八不可以回家,更有人還把黃曆正月十七、黃曆十八、黃曆二十七、黃曆二十八通通都給算了進去,也有人更延伸到每月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

對此,部分民眾批評,這些話都只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封建迷信,另有部分民眾認為這些話聽起來都挺有道理的,但要他們說出老話的真實意思是甚麼時,卻又說不出來,僅僅猜測或許跟新年禁忌或民間習俗有關。

其實,這些說法全部都不對!

實際上,「七不出,八不歸」是老祖宗在教導人的話,其正確意思如下:

七不出

出門之前,如果有七件事沒有辦好,就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包括: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開門七件事。

這話代表的意涵是:當家的男人是一家之主,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當男子要出門前,首先要將家中的基本生活給安排妥當,解決妻小吃的事項。一旦不會出現後顧之憂,就可以出門去,這樣在外也才能真正放心,不會想東想西,做不好事情。

八不歸(回)

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有做好,就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沒錯,這八件事正是與「神」有著聯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自古流傳至今的做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同時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德育精髓。人類之所以能創造出偉大文明、跟動物做出鮮明區別,正是因為人類擁有「道德」。

評斷一個人,理應先觀察其品德,而非其彰顯於外的物質生活、地位。因此,無論是誰,無論是擁有萬貫家產或顯赫的社會地位,但凡違反上述任何一條,都會被認為是做了對不起祖宗、無臉見家人的大事。 

另外,民間還流傳「七出,三不去」。首句是指男人不敢娶的七種女人,也就是犯七出的女人。第二句,則是指不得休妻的三種情況。

「七出」,包括不孝、無後、淫佚、口多言、惡疾、妒忌、偷盜。

「三不去」,包括「有所娶無所歸」(已經沒有娘家可以回去)、「與更三年喪」(曾替家翁姑守喪三年)、「糟糠之妻不可棄」(貧賤時所娶的妻子,在富貴後是不可以拋棄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流傳下來無以計數的老話都是有其深刻內涵的,萬不可以「封建迷信」這四字標簽就得訂死。

至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傳統美德,雖然被不少今人認為太過八股、過於束縛人性、沒有新意,但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條件,絕非單單適合於中華民族的

道德條件。因此,我們不該輕易遺忘,應該要謹記於心,嚴謹以對、認真遵守。

我們應該真正理解「七不出,八不歸」的含義,同時將這句祖訓時刻謹記於心,激勵我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