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圖片來源:維基百科/Karelj/CC BY-SA)
白居易「不忘初心」、發下的大願和誓言是對著彌勒佛像或畫像發的。這裡有個問題一定要說清楚。您對「彌勒」信仰知道有多少?如果您不瞭解「彌勒」信仰,從本質上說,您根本就不能完全理解白居易的「初心」。為什麼白居易要發這麼「絕」的大願和誓言?「彌勒」信仰到底是什麼?當您了解到這一點後,您也許會感到震撼的!
「初心」,佛教語,指初發心願學習佛法。《華嚴經疏》說:「初心為始,正覺為終。」對此,有的理解是,初心是菩薩修行的開始,覺悟成佛是菩薩修行的結果,初心與正果是密不可分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景德傳燈錄.弘教大師》:「初心後學,近入叢林;方便門中,乞師指示。」也指踏入佛門之始,心中秉持的成佛利生之心。
「不忘初心」的最原始出處來自白居易的《畫彌勒上生幀記》。他表達不能忘的「初心」是什麼呢?讀到他的「初心」,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啊!筆者通過白居易不能忘的「初心」,對這位偉大的詩人有了全新的認識。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是極其虔誠的「彌勒」信徒,他的虔誠程度簡直令人震撼和感動!彌勒佛是著名的「未來佛」。白居易經常在彌勒佛像或畫像前許下來生的大願和誓言。有信仰的人知道,在佛像前許願和發誓,這是最重的誓言,一定要兌現。而且,白居易多次、反覆的在文章中記錄他的來生大願和誓言,並以此為證言,一再向彌勒佛表決心,來表明他一定會兌現諾言。他發願和發誓時用的詞都很「絕」,用「生生劫劫」!這個詞可比「生生世世」厲害多了!從來沒看到哪個人要把誓言發的這麼絕,一生還不夠,生生世世也不夠,非要「生生劫劫」!如果人間還有比「生生劫劫」更厲害的詞,我估計白居易一定會用!他的誓言和大願真是夠「絕」的!筆者只能用「震撼」和「感動」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白居易曾專門組織了一個學會,叫「一時上升會」,信奉「彌勒」,希望大家能共同上升到彌勒境界去。
唐文宗大和八年(834),63歲的白居易在洛陽道履裡府弟閑居,閒雲野鶴,遊山觀景,悠哉游哉,自尋其樂。當城中的和尚、居士籌善款捐繪彌勒上生圖時,他適逢其會,欣然命筆,寫下了短文——《畫彌勒上生幀讚並序》。
當時一起在彌勒佛畫像前禮拜和發誓願的人很多,有「長壽寺大苾蒭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與優婆塞士良、惟儉等八十人」,一共大約有一百四十人。其云:「焚香作禮,發大誓願,願生內宮,劫劫生生,親近供養。」一百四十人,同發一心,同發一聲,「百四十心,合為一誠。百四十口,發同一聲。」
這是多麼感人的場面啊!相信他們的善念,許下的大願,會為他們在未來得到彌勒佛的普渡奠定最美好的得法機緣。這是最神聖的緣份!
白居易自己又單獨在彌勒佛畫像前發誓願:「有彌勒弟子樂天同是願,遇是緣,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界足下,致敬無量。」「仰慈氏形,稱慈氏名。願我來世,一時上生。」文中的「慈氏」是「彌勒佛」梵文的意譯。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69歲的白居易把幾乎全部心力放在「彌勒」信仰上,又作《畫彌勒上生幀記》。
其中記載,白居易晚年常日日焚香禮佛,稽首發願,在彌勒佛像或畫像前鄭重許下來生大願和誓言,希望當未來彌勒佛在人間傳法時,能得到彌勒佛的度化,圓滿修成,生生劫劫,都與彌勒佛在一起,永脫生死輪迴。
云:「願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
不但如此,白居易再三在彌勒佛畫像前表明心跡,他絕不會忘記自己的大願和誓言,因此要特意寫下這篇文章,表示「不忘初心,而必果本願也」。他誠心的對彌勒佛說,「慈氏在上,實聞斯言」——彌勒佛祖在上,您一定聽到了我的誓言。禮拜之後,誓言以此文作為見證,並鄭重的屬下日期,「言訖作禮,自為此記。時開成五年三月日記。」
白居易在晚年的言志詩《答客說》中也說:「吾學空門非學仙,恐君此說是虛傳。海山不是我歸處,歸即應歸兜率天。予晚年結彌勒上生業,故雲。」
畫彌勒上生幀讚並序
(唐)白居易
南贍部洲大唐國東都城長壽寺大苾蒭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與優婆塞士良、惟儉等八十人,以大和八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設法供,舍淨財,畫兜率陀天宮彌勒上生內眾一鋪,眷屬圍繞,相好莊嚴。於是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禮,發大誓願,願生內宮,劫劫生生,親近供養。按本經雲,可以除九十九億劫生死之罪也。有彌勒弟子樂天同是願,遇是緣,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界足下,致敬無量,而說讚曰:
百四十心,合為一誠。
百四十口,發同一聲。
仰慈氏形,稱慈氏名。
願我來世,一時上生。
畫彌勒上生幀記
(唐)白居易
南贍部洲大唐國東都香山寺居士太原人白樂天,年老病風,因身有苦,遍念一切惡趣眾生,願同我身,離苦得樂。由是命繪事,按經文,仰兜率天宮,想彌勒內眾,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養之。一禮一讚,所生功德,若我老病苦者,皆得如本願焉。本願雲何?先是樂天歸三寳、持十齋、受八戒者有年歲矣,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發願,願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今因老病,重此證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願也。慈氏在上,實聞斯言。言訖作禮,自為此記。時開成五年三月日記。
白居易對彌勒佛發了好幾次大願和誓言,他全部記錄下來,彷彿是一定要留個憑證一樣,生怕在彌勒佛將來下世洪傳佛法的時候,自己錯過機緣。他似乎也是在記錄中不斷的提醒著自己,當「未來佛」也就是「彌勒佛」將來到人間廣傳大法時,白居易呀,你可千萬要聽到大法啊!白居易呀,你這一世所能留下的文字,都換做來生能夠聽聞佛法、見到彌勒佛的機緣吧!白居易呀,你一定要修行佛法,千萬不能忘記自己曾經發下的大願和誓言啊!
「樂天常有願,願以今生世俗文筆之因,翻為來世讚佛乘、轉法輪之緣也」。「佛出世時,願我得親;最先勸請,請轉法輪。佛滅度時,願我得值;最後供養,受菩提記。」[1]「且有本願,願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綺語之因,轉為將來世世讚佛乘、轉法輪之緣也」。[2]
千百年後,白居易親筆記錄的這些大願和誓言被完整的保存下來,流傳至今!這是多麼真誠的誓言啊!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大願啊!白居易的「不忘初心」可真不簡單!他不忘的「初心」,就是他對彌勒佛發下的大願和誓言!他一定要成為彌勒佛的弟子,當彌勒佛在未來下世洪傳大法時,他要成為主佛的弟子,聽聞大法,最終能夠修成圓滿。
白居易「不忘初心」、發下的大願和誓言是對著彌勒佛像或畫像發的。這裡有個問題一定要說清楚。您對「彌勒」信仰知道有多少?如果您不瞭解「彌勒」信仰,從本質上說,您根本就不能完全理解白居易的「初心」。為什麼白居易要發這麼「絕」的大願和誓言?「彌勒」信仰到底是什麼?
筆者查找了一些資料,未必全面,但是應該能給讀者一個大概的認識,那就是什麼是「彌勒」信仰?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筆者也被文獻和各類資料的內容所震撼。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也叫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在佛教經典中,「彌勒佛」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彌勒佛」也叫「未來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按照佛教的說法,彌勒佛之所以被稱為「未來佛」,是因為彌勒佛會於後世降生人間,廣傳佛法,普渡眾生。[3]
唐玄奘法師在前往印度取經後,根據梵文音譯翻為「梅呾利耶」。[4]但在中國,「彌勒」這一譯法流傳已久,在中國人的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很難改變人們對這尊大佛的傳統稱謂。大唐高僧玄奘法師本人就是極其虔誠的「彌勒」信徒。
「彌勒」一名不是來自梵文,而是來自吐火羅文metrak之音譯。有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流傳於世。佛教東傳最初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新疆一帶古代少數民族的媒介。在佛教東傳過程中,彌勒信仰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是毫無可疑的。[5]
(吐火羅文,是原始印歐語中的一種獨立語言。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了這種語言的殘卷。)
梵文Maitreya和巴利文Metteyya,另一方面是吐火羅文metrak,二者都有「未來佛」的意思,其間必有聯繫,這是毫無疑問的。[6]
在佛教傳統中,「彌勒」為「未來佛」,後來又受到了外來的,主要是波斯的影響,產生了救世主思想。彌勒信仰在新疆以及後來在中國內地之所以能廣泛流布,歷久不衰,是與救世主思想分不開的。[7]
對彌勒佛的信仰,不僅僅是在中國,也不僅是在東方,彌勒佛和西方世界也有關係,這裡的西方不是指印度,而是指伊朗乃至羅馬。彌勒佛跟那麼遙遠的西方不但有關係,而且還非常密切。[8]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亞、北非、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埃及在內的廣大地區流行著一種「未來救世主」這樣一種信仰。耶穌宗教裡的「彌賽亞」(Messiah),就是這種救世主信仰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這種信仰在《聖經》舊約裡邊就已經有了。而「彌賽亞」就跟梵文Maitreya是一回事。印度的「彌勒」信仰,在學術界已經確認,和這種全世界範圍的「救世主」信仰是密切相關的,彼此影響的。而印度的「彌勒」信仰,就是「救世主」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彌勒」之所以是「未來佛」,也就是說未來的「救世主」有印度的根源,也有更大範圍的、全世界的、或者古代世界的根源,是當時普遍流行的「彌賽亞」信仰的一個部分。「彌勒佛」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佛教裡的佛。[9]
中國的「彌勒」信仰也是值得研究的。最早被中國人所遵奉、所信仰的是哪一位佛或菩薩呢?很多人也許會說是觀世音菩薩,或者阿彌陀佛。但這個答案是錯誤的。中國佛教史明確無誤的告訴我們,最早得到大眾信仰的正是彌勒菩薩。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最早贏得了中國信徒信仰之心的正是這位彌勒菩薩。[10]
中國佛教歷史悠久,被尊崇的菩薩也很多,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中國佛教信徒最早尊崇的是彌勒菩薩呢?早在漢代,介紹彌勒佛的佛經就被大量翻成了漢語,而在中國新疆用吐火羅語就有劇本,稱為《彌勒會見記》。如果問中國境內最古老的劇本是哪一個?就是這部《彌勒會見記》。在新疆用吐火羅文寫成,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被偶然發現,先後被譯成漢語和英文,是迄今為止,吐火羅語出土量最大的文獻,這是一個劇本,就是描繪了和彌勒會和。「彌勒」信仰在漢代得到了中國信徒的信仰和接受,很多人一心一意地希望往生彌勒淨土,希望來生和彌勒佛在一起。一直到唐朝初年,「彌勒」信仰依然非常盛行。[11]
「彌勒」信仰在新疆傳佈,最集中的地區是龜茲和焉耆。克孜爾石窟處在今天的拜城縣境內(隸屬於新疆阿克蘇),在古代,位於龜茲國境內。[12]
克孜爾石窟17號窟:「窟門上壁畫彌勒說法圖。彌勒作菩薩裝扮,結跏趺坐於方座上。手作『轉法輪印』,兩旁各有五軀聞法菩薩。」[13]
克孜爾石窟38號窟:「窟門上壁畫彌勒說法圖。彌勒作菩薩裝扮,坐方座上,頭戴寳冠,赤裸上身,身後有項光、背光、項部、胸部、腕部都裝飾著項圈、寳帶、瓔珞、釧、環之屬,手作『轉法輪印』,坐『瑜伽座』。聞法諸天也都是寳冠,繡裙,全身裝飾得富麗堂皇。這些形象都用細線一氣呵成,不施暈染。其線條之流利細密,運用自如,達到了很高的境界」。[14]
中國出現彌勒佛造像的時間很早,比如甘肅炳靈寺石窟編號第169號就是彌勒佛像,製作年代是公元399年,即後秦的弘始元年,佛像是菩薩裝,頭戴精美寳冠,身披瓔珞,交腳坐式。[15]
中國古代更久遠時期彌勒佛的造像,面容安詳,神態莊肅,有頭飾,身上還有飾物。從整個裝束到神情、形態都與現在我們通常認為的笑口常開、大肚彌勒佛的形象有非常重大的區別。
大肚彌勒佛的形象並非彌勒佛原來的形象。[16]
大約在五代以後,江浙一帶的寺院中開始出現笑口彌勒佛的塑像。其實這是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
(要完全說清彌勒佛形象或造像發生演變的情況,需要較長的筆墨才能闡述清楚,因非本文重點,筆者就不詳述了。)
彌勒佛,即未來佛。根據《彌勒下生經》,彌勒會下生人間成佛,造福於眾生。
佛經上知,彌勒是「萬王之王」在末世由最高處下走時所使用的佛號,法輪聖王是「萬王之王」下到法界時的法號(人間稱轉輪聖王),所以釋迦牟尼告訴他的弟子:法輪聖王也稱彌勒。[17]
釋迦牟尼的弟子普賢菩薩也曾多次提及,在末法時期,彌勒再生、轉法輪。後人在各地修建了法輪寺等與轉輪聖王相關的佛像與寺廟,期盼他的到來。甘肅的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有「世界藏學府」之稱。在該寺的大金瓦殿內,有一尊手拿法輪的彌勒佛像。[18]
在佛經中記載了未來佛彌勒(轉輪聖王)下世的重大信號,那就是「優曇婆羅花」的開放。[19]
佛經《慧琳音義》卷八載明:「優曇婆羅花為祥瑞靈異之所感,乃天花,為世間所無,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佛經《無量壽經》中也記載:優曇婆羅花是祥瑞之兆。《法華文句》四上:「優曇花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2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云:「人身無常,富貴如夢,諸根不缺,正信尚難。況值如來得聞妙法,不為稀有如優曇花?」都說明「優曇婆羅花」開放稀有,是印證「轉輪聖王」下世的福音。
優曇婆羅花又名「空起花」,意其生長為「無中生有」,其出現亦不可思議。近年來,韓國、日本、臺灣、泰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美國各州、加拿大、歐洲、中國大陸各省,相繼發現此一純白纖秀的優曇婆羅花蹤影。如今,迎接法輪聖王的優曇婆羅花早已盛開世界各地,以冰雪之姿向天地頌讚聖王降臨。
整理到這裡,文章也該收尾了。我們再回頭看看白居易的「不忘初心」,您的感受是不是更深刻了呢?他唸唸不忘,一遍遍重複的「初心」,就是和未來佛,即彌勒佛結下神聖的修煉大緣,希望在彌勒佛下世洪傳大法時一定能夠見到彌勒佛,聽聞佛法,修成圓滿,隨彌勒佛返還佛國聖界。這是筆者目前層次能夠理解到的,也許有的讀者會有更深刻的高見。
希望各位讀者,如果有機會用到「不忘初心」這個詞的時候,能夠想到白居易的「初心」,他致死不忘,為了這個「初心」,立下重大誓言,要「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
最後,我們一起再次重溫一下白居易關於的「初心」原文:
「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禮,發大誓願,願生內宮,劫劫生生,親近供養。按本經雲,可以除九十九億劫生死之罪也。有彌勒弟子樂天同是願,遇是緣,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界足下,致敬無量,而說讚曰:百四十心,合為一誠。百四十口,發同一聲。仰慈氏形,稱慈氏名。願我來世,一時上生。」
「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發願,願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今因老病,重此證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願也。慈氏在上,實聞斯言。言訖作禮,自為此記。」
「樂天常有願,願以今生世俗文筆之因,翻為來世讚佛乘、轉法輪之緣也」。「佛出世時,願我得親;最先勸請,請轉法輪。佛滅度時,願我得值;最後供養,受菩提記。」「且有本願,願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綺語之因,轉為將來世世讚佛乘、轉法輪之緣也」。
[1]白居易,《六讚偈》
[2]白居易,《蘇州南禪院白氏文集記》
[4]: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
[5][6]:季羨林,《梅呾利耶與彌勒》
[7][12][13][14]:季羨林,《彌勒信仰在新疆的傳佈》
[3][8][9][10][11][15][16]錢文忠,《玄奘西遊記》之《彌勒佛真相》
[17][19][20]張傑連,《彌勒佛和彌賽亞:末劫時期東西方的救世主》
[18]俞曉薇,《預言中的今天與聖者救世》
參考資料:
白居易,《畫彌勒上生幀讚並序》
白居易,《畫彌勒上生幀記》
王章,《畫彌勒上生幀讚並序》原文與賞析
白居易,《六讚偈》
白居易,《蘇州南禪院白氏文集記》
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
季羨林,《梅呾利耶與彌勒》
季羨林,《彌勒信仰在新疆的傳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之《彌勒佛真相》
張傑連,《彌勒佛和彌賽亞:末劫時期東西方的救世主》
俞曉薇,《預言中的今天與聖者救世》
責任編輯:申思茗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