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雲起】保持快樂是一種功夫(圖)

作者:李雲飛 發表:2018-07-09 0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陽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真正的快樂,是一種忘我的境界,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一般人面臨生命中的重大變故時,都會愁緒難解。而蘇東坡選擇放下自我,忘懷得失,返歸自然,他把艱辛的生活融入和諧的自然,由此換來精神的從容、灑脫和喜悅。

一個人不管居住在哪裡,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煩惱和挫折。面對挫折時如果能保持一種樂觀豁達、充滿自信的心態,那就必須具備相當高度的修為。在喧囂的塵世中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就能將平凡的日子變得富有生機,將沈重的生活變得輕鬆活潑,甚至將苦難的光陰變得甜美珍貴。科學研究也證明,心胸開朗、豁達大度之人心神清靜,活得瀟灑,健康長壽。

強大的內心使人生走向光明

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人人都渴望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但走向內心的強大,要經過歷練甚至磨難,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陽明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不僅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但是他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這些事如果發生在平常人身上,估計早就鬱悶而死了。但是王陽明卻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龍場的時候,跟著他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王陽明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那是因為我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哀愁抑鬱。

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積極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王陽明回答:「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在王陽明看來,保持身心暢快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來。而且還修身治學,德業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立心學。

世人大多過度執著於有形的物質,就會忽略無形的力量,因而很難走出失敗與挫折的泥沼。堅持樂觀、自信,強大的內心使能人走向光明與新生。

活在當下 放下自我

王陽明講過:「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是,只要常存養此心,就能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就是做學問。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想它有什麼益處嗎?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想它有什麼益處嗎?這樣胡思亂想,只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

一個人想活得快樂,就要有這樣一種智慧:活在當下。簡單來說,就是活在此刻,專注眼前的事情,不必胡思亂想。專注於當下,不去計較過去的得失,也不憂慮對於未來的變故,這樣的人,內心寧靜而清明,因而是快樂的。心理學已經證明,如果一個人專注於某件事,他的身心就會處於一種和諧之中,進而引發出舒緩的喜悅感。

王陽明在龍場時,曾經打造過一個石棺。因為他在悟道的過程中,始終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因此,王陽明發下大願:我就當自己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他在石棺中靜坐修身,潛心悟道,終於徹悟「格物致知」的道理。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放下自我、破除我執,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王陽明最終悟道說:尋找快樂,其實就是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由此可見,活在當下、放下自我,是「吾心光明」的前提條件。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