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宜焚香:古代銅爐與文人的生活(圖)


晚明的文人,在總結自己的美學生活時,歸納了一些心得體會,其中就有「養德宜操琴,遣情宜賦詩,得意宜臨書,醒睡宜嚼茗,靜坐宜焚香」這樣的觀念。

銅爐裡飄起的一絲清香,固然能讓人心靜如水,不過銅爐本身,又何嘗不是一件令人回味無窮的器物呢?

明代詩人、文藝批評家胡應麟,平生嗜書如命,他最怕讀書的時候有客人來訪,影響自己讀書,所以朋友們也很知趣,若是看到他的書齋有香霧彌繞,就絕不打擾,據說胡應麟也嗜爐如命,對於這樣一個自負甚高的晚明文人,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香爐多半指的是宣德爐,宣德爐本是明代宣德年間設計製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但雜項大家王世襄卻說如今難舉出一件製作精美,且和古代記載完全符合的宣德標準器,反倒是刻有明清其他朝代年款的私家爐在氣質上更勝一籌。

我們欣賞這些香爐,造型固然重要,但更誘人的是其溫潤的銅色。過去王世襄私藏有一款「玉堂清玩」款戟耳爐,他形容這件器物的銅色:

「色近棠梨,瑩澈閃金光,而大半為黑漆古遮掩,淡處如霧翳,濃處如墨潑。靜中晤對,忽欲浮動,恍若陳所翁畫卷,瀰漫中將有神龍出沒。」

這些句子看上去就像在描繪一幅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同時,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文人器的核心所在,本是金屬與火、氧氣的自然化學反應,但卻可以用別樣的溫柔去看待它們,賦予其以詩意的美麗。

很多文人書案上的老銅爐,線條優美古雅,皮色棗紅,寶光內斂,很討人喜歡。不過,像銅爐那樣的古銅器或老銅器,過去卻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個門類。

其實古人用銅做了很多器物,除了銅爐,還有大小的上古青銅器、青銅錢幣、銅佛像、銅鎮紙、銅鏡以及各種老銅雜件。

我觀察很多老銅器物,被長期摩挲把玩養成的包漿,真是非常溫潤,過去我覺得玉、紫檀、老銀都是溫潤的,但沒想到古銅器一旦被養好,溫潤亦非常喜人,像王世襄說的「金黃與黑色氤氳相生,互相遮掩,而又各鋪一片,沉靜素雅」,這種感覺在其他器物上你就很難找見。

古人不像現代人那樣有如此多的數碼設備,很多文人雅士給一件器物所賦予的鍾愛,是我們大多數無法想像的,這種生活已經遠離我們很久,但要撿起來,也不是太過艱難。

無論如何,銅爐自身的沉靜素雅,無不指向古代文人嚮往的溫潤。從焚香到賞爐,古代的文人雅士一邊品味生活之美,一邊維繫著他們在道德和精神上的追求。

古人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挂畫並列為四藝,我們或許永遠不會親歷他們的美學生活,不過,每次我在銅爐上插上一炷清香,就會想到他們也曾做過同樣的事。

很多人說這是古人修身養性的方式,但我覺得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內心保持著那份對待天地的敬畏,這種敬畏之心大概是我這個現代人終身都無法企及的。



来源:子悅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5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