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認證亂象:2-3萬就可買到認證

發表:2013-08-26 09: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26日訊】「有機認證這一塊存在太多貓膩,以前有些小的認證企業拿錢就可以給你認證標識,大的認證機構則愛惜名聲,檢測嚴格且持續追蹤,其認證更能獲得市場認可。」良食網CEO唐忠這樣告訴記者。

良食網有機產品的認證單位為南京國環。寧波七禾有機集團品牌總監何良冠向記者表示,在國內具有有機認證資質的企業中,中綠華夏和南京國環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權威的」。

目前,我國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總計有23家,而在2004年,這個數據為36家,七年減少了三分之一。在過去的兩年中,黑龍江綠環有機食品認證有限公司、湖南歐格有機認證公司被取消認證資格、吊銷認證執照。

「從去年新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實施以來,國家的檢查力度堪稱史上最嚴,由此倒逼認證機構愈加規範。」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藥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常青告訴記者,隨著處罰力度的加大,往常花錢即可拿到有機認證的現象已經減少。認證企業更擔心在新規下被吊銷從業資格,從而退出認證行業。

但一位有機產業從業者認為,不少有機認證企業都很有來頭,一般都是背靠某部委。「認監委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部門,縱使根據違規的有機產品溯源查出認證機構存在問題,但是各個部門之間並不買賬」。

另有有機蔬菜從業者則向記者表達了如下的擔憂:新規雖對有機認證企業違規給予嚴格處罰,但在目前有機產業仍處「襁褓期」、有機認證市場蛋糕不大的情況下,大部分有機認證企業仍然「吃不飽」,如何確保有機認證企業未來不出現違規的風險?

違規亂象:撤銷、暫停認證

過去的三個月,江西德上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簡稱「江西德上」)、遼寧百味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味園」)都因為偽造有機認證產品的問題而受到了查處。

記者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網輸入「江西德上」,發現其生產的兩款產品經過有機認證,認證機構是北京愛科賽爾認證中心有限公司。該證書的有效期到2014年6月,認證範圍「加工:米粉(雅因樂嬰幼兒有機米粉)」。

但事實上,德上科技的兩款米粉被檢測認定含有黃曲霉毒素,而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同樣顯示:百味園獲得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截止日期為2013年12月29日,認證機構為北京五嶽華夏管理技術中心。

但百味園之前宣稱,其生產基地分別位於金州新區向應街道城西村、普蘭店市大劉家鎮大劉家村和大劉家鎮唐家房村三個地塊,而上述三個地塊所屬的鎮政府和村委會負責人均表示,與遼寧百味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沒有合作,其中一個地塊,壓根兒就沒有所謂的有機蔬菜基地。

深圳華夏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學論對記者表示,國內企業的造假成本過低,而國外作弊的成本很高,「消費者們可以聯合起來,將造假企業告上法庭,索賠自己的權益損失」。

一位有機產業從業者稱,有機產品經過有機認證後,根據有關規定,若企業在一年內出現重大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將被撤銷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網顯示,截至今年7月25日,被撤消的有機認證有257張,對應的認證企業分別為:五洲恆通82張、中合金諾26張、杭州中農22張、愛科賽爾19張、浙江公信和中安質環各17張、方園標誌16張;

被暫停的有機認證為43張,其中五嶽恆通20張、杭州萬泰7張、杭州中農5張、五嶽華夏和中安質環各3張。

徐常青解釋,撤銷常常意味著企業的產品認證不合格,產品有機認證證書最終被認監委取消;暫停則主要是兩種因素,一是企業產品在抽查時不過關,需要自證清白,在自證期間暫停了該類產品的有機認證證書使用資格;另一種為企業認為在最嚴新規下產品很難過關,故需要自我整改,避免被吊銷,「因為一旦被撤消就不能再次參與認證」。

「在最嚴新規下,一個認證企業如果被撤消或是暫停的有機證書較多,那說明在認證過程中極不嚴謹。」上述有機產業從業者如是尖銳批評道。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顧問邱寶昌說:「標準怎麼保證不被人誤用?標的發放有沒有利益的影子?誰來授予有機的稱號?這三個問題表面上並不矛盾,實際上存在利益的衝突。」

「看起來第三方中介是客觀中立,但往往背後有相關的利益輸送。不僅僅是企業,部門也在逐利。」邱寶昌說。

認證利益鏈:花錢買通過

有機食品認證過程很嚴格,認證程序大致分為申請、文件審核、實地檢查,編寫檢查報告、綜合審查評估意見、頒證決定、頒證決定簽發、有機食品標誌的使用以及保持認證9個步驟。

「以前有機認證亂象叢生,很多企業花一兩萬元就可以買到,好一點的認證機構還不止這個數。」寧波七禾有機集團品牌總監何良冠說。他沒有透露其認證單位南京國環的具體認證費用,但表示:在獲得有機認證之後,南京國環隨時過來抽檢,「控制特別嚴格」。

據悉,目前有機認證分為歐盟檢測、日本檢測和國內檢測三種,費用和專業程度逐一遞減。2012年7月之前,國內認證每年交兩萬元年檢費即可獲得通過,而中綠華夏和南京國環的認證費用在3萬元以上。

前述有機產業從業者表示,由於企業認證為多個品種,「如一個農場種植10個品種,則全部都會檢測,每項檢測費用都在2-6萬元之間」。如此算起來,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費用會增多,部分企業會選擇收費低廉的認證機構做認證。

「2012年前,部分有機認證部門本身是利用政府資源騙錢的造假機構。」上述從業者解釋,認證人員如同皇宮派出的「欽差大人」,要企業專車迎送,吃喝玩樂一通,還要企業承擔「差旅費」。只管發證收錢,哪管真假「有機」。

他從根本上質疑有機認證的可靠性。「除非是深山老林或是荒無人煙的處女地才有良好自然環境。靠近大城市的、景點式的園藝場,大規模的菜籃子工程,哪有不用農藥、化肥能長好作物的?」

認證機構對有機企業認證也是底氣不足,因為他們的生存要靠這些有機企業繳納認證費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機認證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拿到,長的可能要半年左右,由此滋生尋租利益鏈,而這些主要發生在2012年7月前。

「交2萬元左右,一些認證機構或中介公司會幫你做好從申請到文件審核,最後至實地檢查的所有認證流程,有些認證機構甚至主動找加工企業花錢買有機食品認證。」

在如此模式的操作下,有機認證第一階段的審查只要兩三天就會通過。隨後準備各種材料,一個多月後,生產者就可以順利拿到有機轉換認證了,由此產品就完全可以以有機產品的身份進行銷售。

另一方面,對於即將達到有機認證標準的企業,或是早已通過了各種認證、如今又有新的認證需求的企業,認證機構或是中介機構亦可以先幫助其辦理,並在後期再幫助企業整改,最後使其產品符合國家有機產品標準。在這其中,認證企業或中介機構賺取的是各種諮詢費、培訓費、服務費等。

目前的認證亂象,除了認證機構經費來源不足、有機市場蛋糕尚未做大外,相當原因在於認證機構背景的複雜。

細數我國目前的23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其類型分成三種:一種是部委下屬機構;一種是挂靠大學或科研單位名下;最後一種是民營類。所有的認證機構都歸國家認監委統管,並委託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分管。

其中,部委機構佔據較大比例。

如果認證有機農產品的公司違規認證、認證不實,處罰是:撤銷其認證資格、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直至賠償、追究刑事責任。

不過,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縱使是地方的認證機構,亦有地方各部門或是高校的背景,而認監委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部門,「發現問題之後,大家相互扯皮,或是向上搬救兵,結果就是處罰機構不處罰認證機構」。

而有時檢查發現有機食品企業的問題後,公關電話就打過來,有時候檢出了問題也會輕鬆帶過。

最嚴的新規和規範設想

有機食品步入快速發展期,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已形成8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有機食品的消費市場。有機、綠色食品市場正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長。

「自去年7月1日新規之後,我們自己註銷掉了有機認證。」廣東清遠一家有機蔬菜企業告訴記者,根據新規要求,每一批次的蔬菜都要抽檢,「譬如一類蔬菜我一年生產四次,那麼需要檢四次,而以往是一年只抽檢兩次」。且如果一塊地中採摘時間差距超過一個星期,也需要按不同批次計算,如此將極大增加企業成本。

北京一家有機蔬菜廠家也坦言:「新規施行後保證了更為有序的操作模式,但我們也停掉了所有合作基地的產品,只銷售自營農場的產品。」該廠家負責人同時透露,部分採取會員制的農莊是發生「假有機」的重災區。

新規之下有機認證的成本增加了多少?南京國環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所提供的新收費標準顯示,有機認證收費項目主要包括申請費、審核費、證書費、年度管理費、證書變更費、有機銷售證書費、抽樣檢測費、檢查接待費等,其中審核費包括文審費、檢查費、報告編寫費、報告審核費,並根據生產規模和工藝複雜程度,檢查費還會乘以相應的係數。

在菜農提供的一份收費單據中,比如空氣檢測費從過去的667元變成了2000元,土壤檢測費從過去的500元變成了1500元,全都翻了3倍左右。

徐常青認為,有機認證費用的增加,提高了有機認證的門檻,使得部分假有機企業需要考慮拿證的成本,使得假證氾濫現象得到遏制。「我們其實更強調種植過程的有機,讓更多的消費者相信,認證其實只是一種增加銷售的方式」。

除了價格的提升,有機認證新規之嚴,還體現在認證程序、檢驗項目、認證標準等方面都做了較大的調整。項目從多年一檢到一年多檢,而且每次檢測都有成本。

不過,數位有機食品生產企業則認為,目前的新規仍有不合適之處,如多次抽檢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有機食品的監管更應該加強。

有機食品進入市場後,工商、農業、質檢等多個部門都負有監管職責。但現實情況是,有機食品全程監管存在交叉或空當。農業部門管生產,認監委管認證,工商部門管流通,衛生部門管餐桌,只要有一個部門監管缺位,就無法管好有機食品。

鑒於以上問題的存在,曾有部分企業要求各部門成立聯合執法小組,去監督有機食品的安全問題;或是增加有機認證企業名單,降低有機認證的費用。

唐忠對此並不認同,在其看來,具有更大權力的部門式監察,其實會產生更多尋租空間。他更傾向於由市場去檢驗。

来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