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模式之困 中國建材千億短債壓頂

作者:金慧瑜 發表:2013-03-12 07: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通過在水泥行業兼併重組,中國建材(03323.HK)在短短數年時間內由一家產能僅300萬噸的企業,躍升至2.6億噸的龐大體量,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商。

龐大的規模並不意味著強大的盈利能力,儘管其總資產去年第三季度已經達到了2175億元,但中國建材同期實現歸屬股東的淨利僅有36億元。

伴隨產能狂飆突進的是其高企的負債,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國建材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負債已經達到驚人的1056億元。

銀行為中國建材的低效擴張提供了充足「彈藥」,後者和銀行業緊密「捆綁」在了一起,其目前銀行借款達到了1032億元。

千億短債待償

2006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前,中國建材僅在山東和江蘇各有一條生產線,產能不到300萬噸。僅僅過了6年,它的產能已躍升至2.6億噸,幾乎佔到全國水泥總產能的十分之一,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商。

強力收購,是中國建材產能快速膨脹的原因所在。

中國建材上市半年後,國家出臺水泥產業發展政策,鼓勵企業進行跨區域重組聯合和集團化發展。此後,中國建材踏上了狂飆突進的整合之路。

上市前年收入只有47億元的中國建材,在中國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後的三年內,接連吞併了130家地方企業,幾乎每隔八九天就有一家水泥廠被納入其麾下。

「常常一個晚上要和七八家企業商談。」在談到東南地區重組推進之時,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此前向媒體透露。

去年水泥市場受到重挫,但這沒能阻擋中國建材的收購腳步,其在第一季度就拿下了35家企業。目前,中國建材聯合重組的企業已逾300家。

中國建材的資產也已從2008年的589億元膨脹到了2012年三季度末的2175億元。超強的負債能力,支撐了中國建材資產規模擴張。其同期負債由468億元擴大到了1761億元,資產負債率已連年攀升至81%。

但資產和負債規模的膨脹,未能帶來盈利穩定增長。去年前三季度,中國建材營業收入598億元,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僅36億元,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均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建材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債務已經急劇膨脹到千億的規模。截至2012年9月底,中國建材的流動負債為1032億元,佔到總負債的58.6%。

中國建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員認為,該公司短期債務比例高,是出於「降低融資成本」考慮,而且「銀行當下更傾向於發放短期貸款」。

那麼,中國建材在償還短期債務方面究竟有沒有困難?

作為衡量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之一,中國建材這幾年來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並不盡如人意:2009年至2012年3月,其流動比率幾乎一直在0.7左右徘徊,而速動比率就更低,除2010年以外,均未超過0.6。流動比率反映的是企業每一元流動負債能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相比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中剔除了存貨影響,更能反映企業 「立即」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

中國建材的「金主們」

中國建材的擴張之路始終伴隨著大規模的資本運作:2006年3月在港交所IPO上市募集21億元後,又接連在股票交易市場融資數次。六年後,中國建材試圖回歸A股市場,募資150億元,不過該計畫卻由於內地放緩的IPO節奏而「擱淺」。

此外,中國建材連同其子公司頻繁在銀行間市場發債,不完整數據表明,近幾年,它們募集的資金超過490億元。

而政府也在為這家央企輸血:2009年到2011年,中國建材合計獲得政府補貼51億元,2011年佔到利潤總額的近五分之一。

但銀行才是中國建材最大的「金主」。

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建材1152億元借款中,有987億元是銀行貸款,到了9月底,中國建材的銀行借款已達到1032億元。

在授信額度上,包括四大行、交行、浦發、民生、招商、華夏、光大、國開行等在內的逾15家銀行都給了中國建材足夠份量的資金支持。截至去年3月底,中國建材在各銀行的授信額度總計達到1176億元,已使用額度904億元,佔授信總額的77%。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海螺水泥在截至去年6月底的時候,獲得的四大行、交通銀行的授信總額為591億元,已使用授信額度僅為73億元。

「主要還是看能否週轉過來。如果和銀行的關係夠好,可以先把欠的債還給銀行,再從銀行借錢來覆蓋這些經營產生的現金支出。」一位評級機構分析師說。

「這種巨無霸型的企業,還有央企的身份,銀行在放貸時,對債務水平的容忍度會高一些,公司還了銀行錢以後,銀行還會繼續借錢給他們。」上述分析師認為,在貨幣流動性收緊、企業資金緊張的時候,對於民營企業來說,銀行佔主導地位,但對於央企來說,情況也許就相反了。

中國建材的年報透露出其同銀行不同尋常的緊密關係。中國建材2011年年報顯示,其全年銀行借款浮動利率為5.84%。該年度,為防止經濟過熱,央行曾三次上調基準利率,而中國建材5.84%的借款利率比年初低點時的6.06%竟然下浮不少。

「負債率那麼高、負債規模那麼大的情況下,銀行不上調給企業的貸款利率已經很難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水泥行業分析師表示。

銀行對中國建材的信任不止於此。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建材987億元銀行借款中,有888億元為無抵押。同樣,截至2011年底,744億元銀行借款中,亦有接近九成是無抵押貸款。

上述中國建材管理人員向記者表示,儘管有較大的短期借款,但中國建材債務償還不是問題。「一是公司有充裕的銀行授信,二是一直以來公司都擁有良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而且「還在按計畫紮實推進資本市場再融資工作」。

擴張模式之困

中國建材仍在持續擴大規模。未來三年,其預計在水泥板塊投入超過300億元,到「十二五」末,水泥產能將達到5億噸。

除了橫向收購水泥企業,中國建材還在進行縱向兼併,拿下了不少混凝土攪拌站和礦山。據非官方數據,目前中國建材掌握的商品混凝土產能達到3.5億立方米,佔到國內產能的近四成。

「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業務形成良好的市場聯動,增強了終端市場話語權和控制力。」中國建材一人士表示。

但中國建材這種「借錢、並購擴張、再借錢、再擴張」的模式已經受到投資者的質疑。

跨國投行Jefferies在去年年底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建材的增長模式需要其每隔幾年就回歸資本市場,如果打破債務擴張和發行股份的惡性循環,就沒有其他方式來保持增長。因此該行維持了中國建材「跑輸大市」的評級。

實際上,在整合過程中,中國建材並非沒有出現過危急時刻。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前,它正處於組建南方水泥的籌劃階段。但這場危機打亂了其融資計畫,原本已簽訂的合同幾乎到了無錢支付的地步。

好在四萬億政策一聲令下,鐵路、公路等基建項目大干快上,直接拉動了水泥的消費和投資,中國建材得到喘息機會,將「聯合重組」之路走下去。

宋志平曾向媒體表示,一些看好他們重組的銀行伸出援手,使其獲得巨額的重組資金,幫助他們度過了一場資金危機。

用宋志平的話來說,中國建材是「知難而進」。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行業高度過剩的情況下,聯合重組是以市場佔有率為出發點而非惡性競爭作為代價,因此比內生式成長更易成功。而且,市場帶來的協同效應大過聯合重組的整合成本。

「中國建材對自身的發展模式不擔憂。」上述中國建材管理人員也表示。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當擴張速度放緩後,中國建材是否能真正站穩腳跟、精耕細作。

中國建材方面向記者表示,目前大規模重組已經基本完成,今後將著力推進核心利潤區(市場份額達到50%的區域)的鞏固,目前其在四大戰略區域內已經構建了45個核心利潤區,並且為2012年貢獻了九成的利潤。

中國建材似乎認為,其整合效果已經顯現。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建材旗下的北方水泥淨利潤為10億元,同比上升42%。中國建材一人士認為,北方市場的實際產能早已過剩,中國建材在北方市場成績突出,是得益於該區域產業集中度的提升。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