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難拒絕內地救災模式(圖)

發表:2012-10-06 00: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海難

10月1日夜,中共建政63週年,香港維港焰火燦爛,卻照不亮38位逝者心中永遠的黑暗。他們和其他96人乘船從南丫島出發,前往中環觀看焰火,中途所乘船隻與渡輪相撞,沉入海中,在喧鬧的慶典中永別人世。這是40年來香港最大海難,香港政府宣布從今日起連續哀悼三日。

悲劇發生之後,中國大陸政府駐港機構中聯辦立即指揮內地船隻前往救助。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則前往醫院探望傷者,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站立一旁靜待聽令。這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行動,遭到香港媒體的激烈批評,被認為將內地「喪失辦成喜事」的傳統帶到香港,越界插手香港事務,破壞一國兩制。

中聯辦主任彭清華今日對媒體表示,當年汶川大地震時,特區政府主動派員救援,充分體現血濃於水的感情。現時港人遇難,中聯辦表達關心慰問,內地部門施予援手,是天經地義,不存在干預一國兩制或香港事務的問題。

拒絕「將喪事辦成喜事」

香港主流媒體對中聯辦的言行大加抨擊。《明報》發表香港社運人士陳景輝的文章說,「有論者同情李剛,說這只是一份關懷,何解要上綱上線呢?然而我想,哪怕只是出於人道關懷,也是‘姿勢’多於實際。」 《蘋果日報》發表社論《請中聯辦勿碰港事》指出,「以中共一向借喪事來顯出其對人民皇恩浩蕩的作風,這些慘劇他們是絕對不容錯過。」

媒體回顧,以往英治年代,除了港督管治香港,英國政府還派高級專員駐守香港。但香港有任何大事,駐港高級專員均保持低調,從未指點干涉,香港人不知其姓甚名誰。即便是1997年政權交接之後,香港發生天災人禍,包括2003年香港飽受非典疫情折磨,中聯辦基本上都只是從旁協助,從未出面指手畫腳,更不會發號施令。在很多香港人看來,「一國兩制」的含義就是除了外交和國防,其他事務上中聯辦就應該跟其他造假國家駐港機構一樣恪守本分。

內地媒體造假謳歌

中新社10月2日下午發自香港的一篇報導,更令質疑火上加油。廣東省當局2日調派4艘救助船於凌晨抵港,在南丫島肇事水域待命。南海救助局駐廣州的應急反應救助隊及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也在當地候命,隨時準備赴港。但是在中新社的報導中,香港請求內地派出力量協助搜救,內地接報後,一如內地發生天災人禍之後的謳歌報導一樣,「國務院、交通運輸部和部海事局高層對此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要求交通運輸部並海上搜救中心要全力協助特區政府組織搜救。交通運輸部高層立即親臨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指導搜救,要求全力協助香港方面搜救失蹤人員」。

尤其令人錯愕的是,報導謊稱從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獲悉,「中國專業救助船舶在香港撞船事故現場已成功救起95人,搜救行動仍在進行中」。並配以圖片,顯示大陸搜救人員端著望遠鏡、手持救生衣,呈現英雄氣概。

中新社於當日深夜從網站上刪除了這則報導,但其造假行為已被香港媒體曝光,引起軒然大波。

呼籲中聯辦不要藉機越界

香港輿論對中聯辦的「好心救援和慰問」不領情,並非突如其來,而是近一年來香港民眾和中央政權不斷摩擦的結果。正如陳景輝指出,「只要我們不把‘救援’孤立起來,而是將之放在中聯辦以往的種種作為底下檢視,包括影響特首選舉、梁振英當選後立即到中聯辦‘謝票’和郝鐵川高調批評學界等,你就會看見一個愈來愈想涉足本地事務的中聯辦身影,救援不過是一環。」

《蘋果日報》社論也呼籲,「倘若中聯辦尊重《中英聯合聲明》確立的外交、國防以外事務由香港高度自治的原則,就請李剛之流莫管港事,中聯辦發聲明向死傷者作出慰問這已經合乎禮節和高度自治精神了。請中聯辦不要藉港殤來擴張權力。」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