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環境惡化的根源在於經濟結構不合理

發表:2007-09-23 19: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從2005年吉林石化苯泄漏造成松花江嚴重污染之後,我就開始注意中國經濟結構與中國生態環境惡化之間的關係。

分析2005年與2006年中國納稅排行榜500強,就會發現在這些納稅大戶當中以重化工企業為主。重化工業在500強中的突出地位正好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軟肋。這個軟肋就是能源消耗巨大,以中國未來的生存基礎換取今天的「繁榮」。如果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中國的環境難以承受──且不說將加劇與其他國家搶奪資源的矛盾等一系列問題。

納稅排行榜500強說明,中國政府涵養稅源的方式是培植資源型企業。這種發展模式的「好處」是企業無需考慮技術創新與展拓市場,政府可以獲得大量稅收。但對中國的環境與民眾來說卻是災難性的。

第一,資源過度開採破壞了生態環境與民眾的生存條件。這些資源型企業能夠列入中國納稅500強,與它們竭澤而漁的開採方式有直接關係。這種竭澤而漁不僅以資源所在地居民現在的生存條件被破壞為代價,還使得資源所在地失去了明天。比如山西省晉城煤業集團是納稅大戶,其旗下的寺河煤礦號稱是採用德國和美國的先進技術和設施、年產1,000多萬噸煤的現代化企業,但其開採方式的野蠻與瘋狂讓人瞠目:它掏空了山西省陽城縣採掘面下的地層,使得可樂山山頂的大安頭村成為一處隨時會塌陷的村莊。據說山西這個資源大省並非只有大安頭村遭遇這樣的命運。2004年的資料顯示,山西省各類礦山採空區面積達2萬餘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七分之一,且以每年94平方公里的速度遞增。採煤造成地表塌陷1,842處,地表破壞面積4.7萬公頃──當年號稱「地肥水美好風光」的山西省,如今就這樣滿目瘡痍。

即使狂挖濫採,中國的資源消耗也難以為繼。一個廣為流傳的資料是:2003年,中國的GDP佔世界GDP的4%,但是煤的消耗量卻佔世界消耗量的30%。2005年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為22.2億噸標準煤,而中國每年煤產量約為20億噸左右──據說,全世界煤的年產量約為50億噸,中國這種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模式不僅使中國、也將使世界不堪承受。

第二,資源型企業是中國環境污染的主角。資源型企業中的石油化工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而中國近年來的污染事件幾乎都能看到石化行業的身影。2005年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是「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肇事者,該廠就隸屬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位列第七的中國納稅500強之一。國家環保總局一項調查表明,中國大型化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並鄰近大江大河,這種布局減少了企業的排污成本,但卻非常危險,一旦發生事故,對水體和環境的破壞是災難性的。近年來中國化工生產事故不斷,四川沱江、廣東北江、松花江、黑龍江等水域先後發生重大化學污染事故。2006年中國十大環境污染事件當中,一半是化學物品滲漏造成的污染災害。

第三,不少工人的就業機會是以生命健康為代價獲得的。職業病的幾大來源,如矽塵、煤塵、水泥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生產性粉塵;鉛、苯、汞、一氧化碳、磷等生產性毒物,幾乎都與資源型企業有關。

中國污染嚴重,論者總是將污染與國民素質聯繫在一起。但從污染源來看,中國的環境污染更多地是與國家的發展戰略有關,而不是國民素質。上述生態破壞與化工污染的主角是中國財政收入仰仗的支柱行業──資源型企業,這類企業發展壯大,與政府的刻意扶植與政策傾斜密不可分,因為資源型企業的稅收對國家財政至關重要,因此當局對開辦這類企業總是大開綠燈,對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持行政不作為態度。

作為國家資源管理者與發展戰略制訂者的中國政府,它與資源型企業之間這種互為依存的關係,注定了中國環境生態只會一天比一天更糟糕。而要遏止這種對環境的掠奪,前提是中國政府得另有財源,比如有其他類型的企業作為新稅源。但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是一個在近10多年內沒有可能得到的畫餅。而10多年之後,中國的環境治理將成為天字第一號難題。(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