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報告稱人才流失代價高

發表:2007-02-13 1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了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報告得出的結論之一是:「國際遷徙最大的負效應是人才流失,中國亦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然而,有學者反駁說,人才流動全球化是今後的方向,人才流動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寶貴的國際經驗,這種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說,中國向海外移民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目前的海外移民人數已經達到3500萬人,被認為是國際上最大的移民群體,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是他們最主要的聚集地。

報告說,20世紀最後10年,共有46萬來自大陸的中國人在美國定居,使在美中國大陸移民數量增長了一倍。2000年到2005年,美國更是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35.5萬中國人移居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報告指出,國際遷移有好處也有壞處,其中最大的負效應是人才流失。報告說,改革開放後的移民中,留學人員、知識型人才佔了很大比例。據估計,在海外的中國大陸專業人才超過30萬,這些由中國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科、教、研領域,特別是能夠創造高附加值的知識經濟領域為移居國工作,對急需發展人才的中國無疑是一種損失。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對這一結論提出了異議。他說:「大家光是看到多少人才跑到美國去了,跑到英國、跑到歐洲去了,沒有想到通過人才的流動中國所學到的東西,這些是無形的,並且是非常關鍵的一些經驗。早期流出去比較多,現在向回流。我們也不能光看回流的人數,認為回流多了損失就少了,出來多了損失就多了,不能機械地從數字上來算這個東西。」

鄭永年認為,很多在海外事業有成的人,因為科研條件優越、孩子的教育問題等各種因素,無法成為海龜一族,但即使是這些人才,也會利用寒、暑假等機會跟中國國內機構進行教學、交流和共同研究等合作。他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超越國界的人才流動是大勢所趨。

鄭永年說:「隨著全球化,這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不僅中國是這樣,其他國家也是這樣。人才流動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你不見得一個人要在一個國家工作一輩子,可能同時可以跟各個國家保持多種聯繫,特別是搞學術的,沒有邊界。世界上的經濟體,從人才市場來說,人才市場開發的經濟體,社會的發展遠遠要好於人才市場封閉的經濟體。」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