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兩院院士吳柯解剖華人移民心態

作者:胡憲 發表:2006-12-05 20: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用科學家的眼光與思維來解剖社會學範疇的種種困惑,將會給人予啟迪。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微波和太空電子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和皇家科學院雙重院士吳柯教授與記者暢談的正是他親身體驗並不斷思索的話題。

「走到哪裡就做哪裡的主人」

吳柯教授反對用「漂泊」、「流浪」等文學詞藻,來掩蓋華裔移民在所居國缺乏主人翁氣概的消極心態。他質問道:「為什麼要崇尚‘落葉歸根’而不是「落地扎根」?為什麼華人身後埋在當地總會被淒然形容為‘客死他鄉’?」

吳教授認為這種客居心態的危害極大,因為拿自己當客人,就必然講究「客隨主便」,不可「喧賓奪主」, 做人就會唯唯諾諾,做事就會束手束腳。這不僅嚴重影響華人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還會被當地民眾認為我們移民對所居國沒有歸屬感,缺乏社會責任心。

吳教授說:「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拿自己當那裡的老大,當那裡的主人。這樣一來,我就消除了恐懼和陌生,就有了自信和責任,就有了發奮圖強的精神,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干。」

「自信危機造成自卑心理」

吳柯教授認為中國人長期以來受到外國列強的物質侵略和精神壓迫,造成了嚴重的「民族自信危機」,表現為不相信自己的眼光、標準和能力。「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亮」。

這種民族的自信危機,反映在移民身上,就是「明哲保身」地游離於當地主流社會,不敢冒險,不能坦然面對一切,更不願承擔社會責任。吳教授以為華人從來就不是能力可不可以達到的問題,而是信心的問題和自我定位的問題。

吳教授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來自世界各地,可以說什麼膚色的都有,「人家為什麼會選我一個中國人當導師,就是因為人家沒有種族的包袱,人家根本不在乎你是哪國人,人家看重的只是你的能力和人格。他寄希望於下一代移民,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自身的不斷強大,給全球華人增加了底氣;另一方面,這里長大的孩子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重包裹,沒有自卑感,不盲目崇拜西方,所以大多數華人子弟在當地的學校和各個工作領域都能表現出色。

「只有付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吳教授認為,「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還限制了華人參加社會公益事業的積極性,由此也帶來華人整體形象和切身利益的直接損失。他說:在中國科技界沒有「義務工作」的傳統,但是在西方卻非常提倡,特別是科學家們。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每年都會花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沒有報酬的工作。

「你做了,你就會得到尊重,」吳教授說。

從九十年代起,吳教授就投身於國際科技界的「義務勞動」之中。在後來的幾年裡,他是第一個華人,也是第一個加拿大人,加入了「國際微波理論和技術協會(IEEE)」 的最高行政委員會,並成為該協會「國際委員會」主席。

吳教授還曾擔任過多種IEEE學術雜誌的編輯,負責審閱工作,他說:「由於我進去了,我就可以要求協會從中國聘請專家,從而提升中國科學家的知名度和科研成就。」經吳教授提名,大陸和香港破天荒地有了三位教授成為國際微波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該學會最具權威性的兩個雜誌,如《IEEE Transactions 》,以前從來沒有大陸華人當過編委,在吳教授的努力下,現在已有兩名大陸背景的專家各自成為這兩份雜誌的副主編。

来源:環球華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