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神」與「童」

發表:2005-07-28 06: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研究童、挖掘神童甚至拔高神童可以說是古今中外教育的一個十分奇特現象。可是,在神童表象的背後,卻不斷出現神童們「江郎才盡」的事情。在中國,從中國科技大學最早的三大神童寧鉑、謝彥波、干政到近最兩年的湖南神童魏永康、東北神童王思涵,他們或離家出走,或生活落泊,或被退學和開除。這些被家庭和社會寄予厚望的神童們為什麼會面臨如此窘境?我以為,可以從「神」和「童」兩個方面去分析、研究。從「神」方面看,「神童」已經烙上了家長和社會的主觀思想,而不是客觀評價,將智力並不高於常人、但受過超前教育的小孩拔高、放大,即「神化」了。大凡每有小孩在三歲會背多少唐詩宋詞、認識上千漢字等都會被視為天賦過人的「神童」。
殊不知,這種「神」更多地是家長們早期注重教育的結果,更加確切地說,是強灌硬輸的結果,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在當今中國,出現神童的家庭大多具有這樣的特點: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自視甚高;經濟條件拮据,有的甚至沒有固定的收入,但希望子女能夠超越常人,為自己的未來帶來超額的經濟效益,是父母急功近利在孩子身上的極端體現。

表面上看是對子女的希望,其實是將自己的有所失或求不得作為一種特別的負擔轉嫁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基於這種理念,父母們沉醉於製造「神童」的美夢之中。因此,這種「神」絕非是孩子已經具有足夠高的天賦即「早慧」,或有這方面的興趣,而是延續父母過高期望的犧牲品。比如背唐詩宋詞,一方面並非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更多的是死記硬背;另一方面,是剝奪孩子們的正常生活,將他們如同動物式地「圈養」起來,與外界隔絕。

這樣的神不是順其自然,是依靠外力的強大力量來製造的,換言之,是一種特有的包裝,是父母虛榮心滿足的副產品。這樣的「神」如此可怕,以致於它最終不但毀滅了父母的希望,也毀滅了子女們的正常人生,使他們成為失敗人生的標本和象徵。

再從「童」方面看,「神童」們本該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穿開檔褲,與同伴們一起玩泥巴、拼玩具,想哭便哭,想笑就笑,不諳世事,無拘無束。這才是本真人生,幸福人生。但是「神童」製造背離了他們的成長軌跡,使他們一夜之間就成了大人,要像大人們一樣去思考、世故。而父母們卻以此為榮。「少年老成」這一成語竟然是十足的褒義詞。我想,少年老成,並不是真正的老成,只不過是特殊情境下的一種刻意模仿,它既遠離了兒童的天真,也同樣遠離大人們的穩重。

「神童」們變得不倫不類,找不到自己的心理歸屬。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逐步長大後,他們的心理不但沒有變得更加成熟,相反,卻在大踏步地後退。寧鉑、謝彥波、干政如此,魏永康、王思涵同樣如此。他們不會從挫折中尋找原因,反躬自問;他們同樣不會與人相處。所以,一旦他們的人生不順,他們便迅速敗下陣來,或無臉見人,或抱怨社會不公。如果他們要振作起來,必須是心理真正成熟,即再社會化。

在神化中成長的兒童,如同施用超量激素的瓜果,雖然看起來長大了、成熟了,然而,花瓣尚未脫落,依然是未成熟時的味道--或苦或澀或酸。所以,神童,首先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逐步社會化。舍此,神童的悲劇還會不斷上演,永無完結之時。

紅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