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8日,从加州圣地亚哥拍摄的SpaceX Falcon9火箭从范登堡太空基地发射升空,携带20颗Starlink互联网卫星进入太空,日落之后飞过太平洋上空。(图片来源:Kevin Cart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27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综合)Tom’s Hardware报道称,一项中国研究提出了在整个台湾岛范围内干扰星链(Starlink)的设想。根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消息,这一企图可能需要1,000到2,000架专门改装的电子战无人机。
浙江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的团队进行模拟,评估中国军队如何让台湾地区无法使用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运营的星链系统。自乌克兰利用该系统抵御俄罗斯入侵后,星链成为北京战略思考的针对重点之一。
中共的“电磁屏障”与台湾的空中防御布局
研究显示,为对抗星链复杂且动态变化的星座网络,中方需采用大规模、分布式的电磁干扰策略。《南华早报》引述研究称:“需在空中部署数百至数千个小型、同步的干扰器——搭载于无人机、气球或飞机上——形成覆盖战场的电磁屏障。”
建模结果显示,若条件理想,完成封锁需要约935个干扰节点;若采用成本更低的无人机,则需约2,000架。
台湾近年来加大对无人机与反无人机设备的投资,包含对外采购与本地研发。身为TSMC、Asus、MediaTek等科技巨头所在地,“硅岛”亦被认为考虑仿照“铁穹”(Iron Dome)的概念,建立分层防御体系,以因应潜在威胁。
美方的反制路径:抗干扰星链与下一代抗电磁技术
随着中方相关研究曝光,美国方面也在构建多层防护,以确保星链及未来商用卫星网络可在高强度干扰环境中维持运作。根据多家美媒与美军公开资料(非机密范围),美方反制路径主要包括:
1.Starshield加强版抗干扰系统
SpaceX及美国国防部合作开发的Starshield是Starlink的军规版本,具备:
更强的抗干扰调制方式
更窄波束、跳频更快的加密链路
可自动规避干扰源的机动化卫星链路切换
美军官员曾表示,Starshield在电子攻击下“存活能力远高于Starlink”。
2.美军电子战反制与反反制能力
美国空军与太空军继续发展:
定向能武器(DEW)用以压制干扰源
机载电子攻击平台(如EA-18G Growler)可实时识别并反定位干扰无人机
频谱感知AI可即时分析干扰特征,自动生成对策
这些能力可在战场上快速“反查”干扰源位置,使敌方的大规模无人机干扰网暴露。
3.多轨、跨系统通讯备援
美方协助台湾与盟友构建:
LEO(低轨卫星)多系统冗余
军规HF/VHF/UHF无线备援通讯
与商用卫星(如OneWeb、Kuiper)互补的“多管齐下”模式
这使得即使Starlink某一区块暂时受干扰,仍不至于出现全面通讯瘫痪。
4.加强台湾本地的“反无人机网络”
在美军授课与技术支持下,台湾正在强化:
反无人机雷达
电磁压制设备
激光或动能拦截器
对象即是共军若试图在台上空布置大片干扰无人机“电磁穹”。
战略评估的变化与新的战场模型
《国家安全杂志》(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指出,过去外界普遍认为中共一旦攻台,首波将透过精准打击瘫痪台湾的通讯与卫星连接。然而,乌克兰战争显示星链类型的商业卫星体系能大幅提升防御能力,也迫使中共必须检讨既有的攻势模型。
两篇发表在《系统工程与电子学杂志》的论文显示,虽然从理论上可以干扰星链,但其代价和规模远超PLA的原本预期,需要部署成千上万的干扰节点。更重要的是,这也让中共将领意识到:像马斯克这样的民间科技力量,可能在未来战场上发挥超出国家层级的影响。
区域局势与战争决策的不确定性
区域安全专家表示,决定中共是否采取行动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乌克兰战局走向、美国军力调动节奏以及美台防务合作的程度。与此同时,中国军事科研体系——包括“国防七子”等大学——仍在持续模拟如何封锁星链,这也被西方分析视为中共“全社会动员”式军事准备的一部分。
随着美方强化Starshield、频谱战AI、多轨通讯备援与反无人机网络,这场围绕“天空通讯权”的较量也变得更为复杂。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