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牧师泰德·巴勒姆(左)和迪尔伯恩市长阿卜杜拉·哈穆德(右)在2025年9月23日的市议会会议上。此前几周,两人在网络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图片来源:迪尔伯恩市)
【看中国2025年10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综合)《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密歇根州牧师泰德・巴勒姆(Ted Barham)因在迪尔伯恩(Dearborn)市议会会议上与市长阿卜杜拉・哈穆德(Abdullah Hammoud)激烈交锋后走红网络。如今他首度公开发声,坚称自己并非“偏执者”,而是一位“揭露西方社会对伊斯兰双重标准”的基督徒和平使者。
在会议上,巴勒姆反对将一条街道以他认为支持哈马斯(Hamas)和真主党(Hezbollah)的阿拉伯活动人士命名。这番言论激怒了哈穆德——这位首位领导以穆斯林为主城市的阿拉伯裔美国市长,当场打断发言,斥责他是“种族主义者”“恐伊症患者”,并讥讽道:“你不受欢迎。”他甚至表示,一旦巴勒姆离开城市,将为此“举行庆祝游行”。
这段视频在网上被观看数百万次,迅速引发全美分歧。哈穆德的支持者称他是在捍卫选民,批评者则指责他打压异见。要求哈穆德辞职的请愿书已获得7500个签名。
呼吁宗教平等:巴勒姆批评“单行道式宽容”
47岁的巴勒姆在接受《每日邮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自己不是激进分子,而是一个关注信仰自由的父亲和牧师。“我不反对穆斯林,”他说,“爱你的穆斯林邻居,但爱也意味着说出真相。”
巴勒姆隶属福音派普利茅斯弟兄会(Plymouth Brethren),他认为自己与市长的冲突揭示了全球宗教自由的不平衡:“在西方,穆斯林能建清真寺、传播信仰、甚至参政;但在沙特阿拉伯,基督徒连教堂都不能有。”他称这种现象是“宗教自由的单行道”,必须有人指出。
他还举例提到纽约州众议员佐赫兰・曼达尼(Zohran Mamdani),称其象征着穆斯林政治影响力在美国的上升。“他能自由参政,但若换到穆斯林国家,基督徒连公民都难当。”巴勒姆警告,美国可能重蹈欧洲覆辙,在“宽容”名义下压制基督徒声音。“欧洲若批评伊斯兰,就会被封口;美国是最后能自由发声的地方。”
巴勒姆出生于赞比亚,持加拿大和英国双重国籍,曾生活在巴基斯坦、黎巴嫩、以色列、德国和英国。七年前他移居迪尔伯恩,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在这个以阿拉伯裔和清真寺闻名的城市。他说自己热爱当地的热情氛围,但也感到被标签化为“惹事者”。他提到,自己播放阿拉伯语基督教祷告广播、举办基督教电影节都遭反对,而类似规模的穆斯林活动却无阻碍。
宗教噪音再掀波澜:居民要求执行噪音条例
与此同时,《福克斯新闻》(Fox News)报道,迪尔伯恩的部分居民要求当局执行噪音条例,指控清真寺每日祷告广播扰民。当地居民安德烈亚・昂格(Andrea Unger)称,距她家约四分之一英里的清真寺每天多次通过扩音器播放祷告呼声,每次约五分钟,声音高达70分贝,“在家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昂格已连续两年投诉,但未见改善。她说:“我们的条例禁止持续五分钟以上的异常噪音,可这每天都在发生。”她强调,这不是针对宗教,而是要求法律平等执行。“没有人可以用扩音器在居民区播放五分钟的祈祷,无论信仰谁。”
市议会议长迈克・萨雷尼(Mike Sareini)回应称,警方已发现确有违规行为,“我们不支持,也将依法处理。”被投诉的“伊斯兰知识学院”(Islamic Institute of Knowledge)未回应,但另一家清真寺已主动调低音量,并暂时关闭祷告麦克风以回应社区关切。
事件的背后,是市长哈穆德与牧师巴勒姆的更大冲突——一场关于信仰、自由与包容界限的辩论。尽管遭市长公开指责,巴勒姆表示不会退缩,还将重返市议会继续传递他的信念:“我不是来挑起冲突的,我是来提醒人们——爱你的仇敌,也要敢于说出真相。”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