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儒生王永彬晚年写了一本总结人生感悟的书,名叫《围炉夜话》。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清代咸丰年间一位自称“识字农人”的平凡儒生王永彬,晚年时写了一本总结人生感悟的书。因为在“寒夜围炉”时与家人“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所以题曰《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由221条语录组成,它反映了一名古代儒生修身进德的一生。现在许多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生,总结出不少“厚黑经”、“世故经”,甚至以为这就是人生真谛。其实传统人类普遍认为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修身进德、明辨是非,而不是在名利情仇中积累争斗经验。
现摘录《围炉夜话》中的10条语录分享给大家:
一、“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怎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易经》中说:“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一个人的道德是逐步完善的,平时抓紧修德,在劫难来临时才能安然无恙;反之,如果一个人平时不知检点,视劫难为遥远虚诞,到时候喊口号、抱佛脚也无济于事。
二、“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人的通病是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想着自己痛快,心里执着的不行;学起圣贤书来却好像为别人而学,心不在焉。其实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问题而造成他人的不便。读书必须要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读。
三、“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一个不辨是非的人,最终会沦为被邪恶势力利用的帮凶;一个忘记廉耻的人,最终会沦为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罪人。但若能明辨是非,就能快速而又果断处理事情;不忘记礼义廉耻,做人就会一身正气,不与卑污的人同流合污。
四、“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一个人如果不能平心静气地处世待人,那么,就可以断定他在学问和做事上,都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效法之处。一个人的言语如果虚伪不实,那么,无论他在人品或是心性上表现得有多崇高,一样令人怀疑。
《丁观鹏摹仇英西园雅集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五、“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鬼神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权有势的人,虽然在至亲好友的面前,也要卖弄他的权势作威作福,哪里知道权势是不长久的?就像烟散云消一般容易。奸险邪恶之徒,即使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也会为非作歹一番,迫害良善、颠倒黑白,殊不知苍天有眼,邪恶的行为终归要失败,真相必将大白天下。
六、“做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
做好事的人会得到福报,做恶事的人会招致灾祸,由此可见,人间已有天堂与地狱之分了。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思,人人的心思都认同这个道理,由此可见平庸愚鲁之辈和圣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隔阂。
古人讲因果报应,现代人讲无神论,批判“封建迷信”。为什么现代人守道德为什么这么难,与传统价值观如此隔膜?正是因为无神论教育变异了人类的观念,隔断了人类实修道德之路。
七、“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在愁闷烦恼中,要具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那么,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不明的环境里,要能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
传统文化讲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守道德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八、“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人的日常生活的花费一定要节俭一些才好,人的立身处世能够懂得容忍退让才算高明。
九、“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上天虽然有好生之德,但也很难拯救一心求死的人;人如果努力做善事给自己造福,就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免除灾祸。
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古人倒不是反对饮食男女,而是反对重欲轻德。因为人欲如果凌驾于一切之上,天道恐怕就要衰亡。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会让饮食有所节制,男女有所分别。现代社会荒淫享乐,可人生并非仅仅是为了享乐啊!
责任编辑:姝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