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千古名医系列】中华医圣—张仲景(图)
中华医圣——张仲景。(网络图片)
张仲景,名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史称医圣。
博览群书 创新医学疗法
因张仲景父亲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当时社会动荡不堪,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加之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而官府部门不但不作为,却在还一味地争权夺势,加深了百姓的苦难。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加之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疫疾广泛流行,大批的人死亡,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而且当时很多庸医不但不积极救人,反而在此时趁火打劫赚昧心钱。为此张仲景刻苦研究医术(如学习《内经》等古代医药典籍),向业内高人求教,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张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张仲景为人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这部著作当中体现出来的“辩证论治”的重要医学思想,可以说,它的出现对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即使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是中医的“正治法”;而使用温热的药物治疗,就属于“反治法”。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是用于治疗热性疾病的,相同的症状,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何区别和选择呢?就是要辩证(就是要准确辨别对方的症状实质)。不仅仅是表面的症状,还要通过多方面的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和医生的分析(辩证分析)得出症候特点,才能处方。这样治疗效果都会很好。因张仲景是第一个把这种“辩证论治”的方法创立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伤寒论》也被称为“医方之祖”。
医案举例:有一次,两个病人同时来找张仲景看病,都说头痛、发烧、咳嗽、鼻塞。经过询问,原来二人都淋了一场大雨。张仲景给他们切了脉,确诊为感冒,并给他们各开了剂量相同的麻黄汤,发汗解热。第二天,一个病人的家属早早就跑来找张仲景,说病人服了药以后,出了一身大汗,但头痛得比昨天更厉害了。张仲景听后很纳闷儿,以为自己诊断出了差错,赶紧跑到另一个病人家里去探望。病人说服了药后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张仲景更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病,服相同的药,疗效却不一样呢?他仔细回忆昨天诊治时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给第一个病人切脉时,病人手腕上有汗,脉也较弱,而第二个病人手腕上却无汗,他在诊断时忽略了这些差异。病人本来就有汗,再服下发汗的药,不就更加虚弱了吗?这样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于是他立即改变治疗方法,给病人重新开方抓药,结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转了。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潜心钻研 撰写医书 终成千古医圣
据记载张仲景曾经入仕,做过举人,后来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在做太守的时候,他每逢初一十五不办公,而大开衙门给百姓看病。后来人们就把坐在那里看病的医生叫“坐堂医生”来纪念张仲景。
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稳当,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辩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和张仲景墓。
责任编辑:李云飞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 历史上的亡国论(组图)
- 【戴东尼专栏】中国三百多年前的高级私人订制(组图)
- 风靡世界的蒙特梭利教育给父母什么启示?(组图)
- 【云中君专栏】勇冠三军的吕布为何沦为过街老鼠?(图)
- 中共想要插上AI的翅膀 还想要打开潘朵拉盒子(图)
- 一生为故国招魂 访钱穆故居素书楼(组图)

- 令计划子并非“祼体玩车震”?网曝细节(图)
- 武汉颁“打狗令”公安当街残忍杀家犬狗主恸哭
- 前体制内人士: 中方已被逼上梁山 川习会最终可实现(图)
- 为什么在中国耍赖的老人到了加拿大都变乖了?(图)
- 媒体人踢爆栗战书与江泽民恩怨
- 看客:红二代“挺习”为何变味了?(图)
- 要坏事了!中南海稳经济政策的副作用显现(图)
- 我死了!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凌晨一点!(图)
- 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
- 拜登
- 病毒
- COVID-19
- 疫苗
- 川普
- 特朗普
- 国安法
- 贸易战
- 习近平
- 华为
- 台铁
- 三峡大坝
- 新疆棉
- 长江
- 洪水
- 袁弓夷
- 港版国安法
- 汉光演习
- 国民党
- 退党
- 弗洛伊德
- BLM
- 中共
- 阎丽梦
- 金正恩
- 王岐山
- 赖清德
- 孟晚舟
- 关税
- 边境墙
- 彭斯
- 美国
- 贸易谈判
- 刘鹤
- 王沪宁
- 江泽民
- 崔永元
- 中南海
- 内幕
- 中共
- 反送中
- 贪官
- 情妇
- 腐败
- 反腐
- 打虎
- 官场
- 看中国
- 一国两制
- 法广
- 社交媒体
- 往事微痕
- 出卖国土
- FB
- 六四
- 朝鲜
- 加拿大
- 脱欧
- 央行
- 债务
- 杠杆
- 美元
- 货币
- 人民币
- 欧元
- 日元
- 港币
- 房地产
- 楼市
- 财政
- 财富
- 中产
- 海参崴
- 台湾
- 蔡英文
- 北京
- 刘强东
- 大妈
- 房价
- 疫苗
- 非洲猪瘟
- 大陆
- P2P
- 雾霾
- 基因编辑
- 防火墙
- 维权
- 709律师
- 上访
- 法轮功
- 网络审查
- 活摘器官
- 江东六十四屯
- 唐努乌梁海
- 长白山
- 白龙尾岛
- 江心坡
- SARS
- 新疆劳改营
- 言论自由
- 女主播
- 央视
- 华人
- 移民
- 华人
- 留学
- 海关
- 遣返
- 签证
- 回国
- 入籍
- 绿卡
- 民生
- 海外
- 加拿大
- 澳洲
- 民国
- 桂军
- 抗战
- 孙中山
- 蒋介石
- 宋美龄
- 邓小平
- 林彪
- 刘少奇
- 中共
- 皇帝
- 诸葛亮
- 易经
- 幽默人生
- 智慧
- 感悟
- 手机
- 预言
- 奇闻
- UFO
- 外星人
- 寿命
- 文革
- 养生
- 紫凤
- 贯明
- 李道真
- 轶飞
- 李云飞
- 云中君
- 辛思
- 夏闻
- 沧海
- 东方纵横
- 唐柏桥
- 王尚一
- 江枫
- 马新宇
- 黄清
- 子龙
- 园丁
- 今涛拍暗
- 李青城
- 秦就石
- 马来启
- 中经研
- 秦天靖
- 江浩
- 李子壬
- 紫君
- 秦山
- 陈破空
- 戴东尼
- 曹长青
- 邢仁涛
- 瑜正
- 简易
- 肖川
- 伍凡
- 顾言
- 归瑜
- 乙欣
- 陈泱潮
- 林立桐
- 徐沛
- 邓正梁
- 中共一号令有蹊跷;上海又出事?普京陷恐惧泥淖(视频)
- 陈浩南、展昭的配音员李香生癌逝 享寿73岁(图)
- 前线空军基地出事!俄反抗军再围攻 俄军弃城逃亡(视频)
- 目睹市民被机枪打成筛子 六四亲历者血泪控诉(组图)
- 案中案?广西梁局长偷腥美女经理 又牵出胡局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