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中华民族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门阐述礼的经典著作在中华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那么,什么是礼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所谓“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等。礼还成为文明与野蛮的界标,古人以礼分夷夏(即野蛮与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内外。礼是秩序,礼对社会秩序、上下尊卑关系有严格的规范。礼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设计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机构的主要蓝本。
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其根据仁义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仪轨包罗万象。礼不仅能让人与动物有所区隔,还能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状态。古人就提倡礼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礼”。它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培养民族精神两方面。
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受到别人的恩惠,也要回报别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却不报答,就不合乎礼;如果受人报答却没有给人恩惠,也于礼不合。人与人的关系,因为礼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谐,如果没有礼,就会发生危机。
人与人之间都能以礼来相待,礼让敬爱他人,人讲究礼节才能心安身安,否则就会遭受危险。所以说,礼的学问是不能不学的。
二、人有礼,则天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人类重视礼仪,就能身心安定,无礼约束,社会就会动荡。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三、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
具备了礼仪的人,能谦卑尊重他人,即使是一个背着担子的商贩,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
四、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富贵的人乐于学礼守礼,就不会傲慢放纵,贫贱的人乐于学礼守礼,在任何场合都能使自己的心志不惑、不怯懦畏惧。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