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再看“戊戌变法”(图)

作者:李洋 发表:2018-02-13 05: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梁启超。(看中国合成图)

按: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在2018戊戌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再来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清朝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开始进行朝政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这亦是戊戌变法的开始。变法受到清朝廷内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派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光绪皇帝被软禁,维新派被捕杀,慈禧太后重新当政。戊戌变法仅经历103天而告终,故又叫百日维新。

变法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变化。接连的内忧外患,使清朝廷及一众文人志士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同治年间(1861年)开始,清朝廷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生产技术。

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翌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这亦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大清帝国的国际地位自此一落千丈,再次成为世界各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廷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促使后来对清朝政制进行变法维新,即1898年的戊戌变法。

1895年4月中国被迫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当时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齐集在京城应试的十八行省与奉、台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并得到一千多人连署。又称“公车上书”(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是由各省派送,依汉代孝廉乘公家马车赴京师受考之惯例,对进帝都参加会试的举人又俗称为“公车”)。“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起点。

维新酝酿

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声浪日高。在此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京城创刊物、组织强学会推动维新变法。

1898年(戊戌年),康有为多番上书,要求推行新政,但康有为并非四品官,无权上书皇上。1月29日,康有为的奏折首次转呈光绪,光绪命令允许康随时上书。于同日,康第六次上书。2月,康第七次上书,再次建议皇帝效仿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并呈上他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大彼得变政记》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籍。

1898年6月6日,朝廷礼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徐致靖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1898年6月10日,光绪令其帝师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呈慈禧审查,得到批准,于6月11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颁布《明定国是诏》,表明变革决心,百日维新由此开始。

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减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实行变法数天后,光绪首次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总理事务衙门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命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以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协助维新。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皇帝一连下了几十道实行新政的命令,对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

光绪皇帝四岁登基,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即1889年,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但实际上朝廷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亲政”后光绪帝仍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光绪仍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不过,光绪帝还得“上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

1898年6月15日,也就是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5天,慈禧太后要求光绪连下三谕:罢黜帝师翁同龢;新授二品以上大员须到太后前谢恩;任命慈禧亲信荣禄署直隶(今河北)总督,兼领董福祥(甘军)、聂士成(武毅军)和袁世凯(新建军)三军。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一开始就遭到了朝廷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在各省,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他督抚都未能推行新政。在朝廷中的皇亲贵戚、中枢要员,或公开反对新政,或暗中加以阻挠。

当时几位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刚毅、钱应溥、廖寿恒、王文韶,除廖寿恒暗中支持改革外,或顽固抵制或明哲保身。刚毅甚至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哭诉,请求太后重新训政。

后来光绪帝革去了守旧、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揆等6名礼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维新的,这引起了慈禧太后不满。1898年9月初,怀塔布、御史杨崇伊等陆续到天津谒见荣禄,密商废主之事。9月中,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太后,称康有为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深恐贻祸宗社,吁请太后即日训政。

此时,光绪皇帝亦多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9月16日、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袁世凯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也有一种说法是,袁世凯离京前密告给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

9月19日下午,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匆忙赶回皇宫。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布诏书,宣布临朝训政;并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废除新政,搜捕维新派人士。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9月28日,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被押到北京菜市口问斩。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至香港,后转至加拿大;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后逃亡日本。

戊戌变法所有新政法令,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主要原因有,首先是维新派缺乏实权和毫无计划。维新变法,以光绪为权力中心,但光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实权,他又没有深谋远虑;而康有为等人官小权轻,故维新派势力薄弱,未能有力推行变法,却又主张速变全变,使新政推行太急,缺乏推行方略,致使新政陷于混乱,未能得广泛支持。

其次是守旧派反对及各方利益冲突:当时政治上守旧派势力强大,朝中保守顽固者甚多,加上慈禧性格守旧,满洲亲贵如荣禄等又以为新政“以夷变夏”,大加反对,使新政推行大受阻挠。同时,变革涉及到朝臣利益、满汉冲突,新政重视政制改革,裁冗员、废八股文等,直接影响到朝中官员及当时士人的利益,自然不受广泛支持;而新政又取消一直以来对满人的优待,满洲贵族不能无所疑惧,恐怕政权转归汉人之手,故多方阻挠。

再次是袁世凯变节。光绪满以为可以利用袁世凯夺荣禄兵权,威胁慈禧支持新政,可惜袁世凯出卖光绪,向荣禄告密,导致“戊戌政变”,新政遂因慈禧废止及捕杀维新人士而全面失败。

戊戌变法虽告失败,但却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历史。戊戌变法的失败,国人深知清廷腐败不堪,多不再寄望变法,转而趋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终引发“辛亥革命”,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



责任编辑:玉亮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