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埠“吃”的未来 传统与创新并存

发表:2017-02-23 0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7年2月23日讯】据海外媒体报导,星期五(2月17日)下午2点多,在纽约华埠勿街(Mott Str)10号“10 Below”冰点店的地下室里,排队买冰激凌的客人络绎不绝。面对租金不断上涨的局面,这种占地小、利润高的特色商铺,会不会成为华埠的新方向?

“10 Below”是个年轻人开的新潮店,用制冷剂现场做冰激凌,一开张就很火。刚刚吃完往外走的洁西(Jessi Vance)说:“这里冰激凌味道棒极了。”她和朋友远道而来特地品尝华埠的美味。

另一个华人顾客杨先生说,平时这个店人多得都挤不进来:“今天我一看到有机会,就马上进来买冰激凌了。”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新店的。

日前,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到华埠吃东西的《纽约邮报》专栏作家库佐(Seteve Cuozzo)写了一篇文章,感叹“华埠正在慢慢失去她的魅力以及她的餐馆”。

作者怀念老华埠“微风中弥漫着酱油和生姜味道的狭窄街道”,以及那些虽然卫生检查不合格,但是却“招人爱”的粤菜馆子。

他引用一些纽约媒体的话说:“我们吃在华埠……因为曼哈顿没有其它地方能够提供这么物美价廉的食物。”“谁管是不是齁死人的咸汤,还是含铅的馄饨,抑或是黏乎乎不知啥的酱”,反正那才是老中国城、也是老纽约城“最可爱”的地方。

可是现在,很多老餐馆正在消失。近年来,先后有“喜万年”、“新莲香”关门,小吃或小食品店就更多,包括摆也街45号的“香港站”、华埠中央街“四菜一汤”等。

去年年底,1933年开业的小食店“宏安”(Fong Inn Too)也永远关门了。相反,像上面这种新兴的饮品店、饼店和在曼哈顿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的高档中餐厅代替了粤菜馆。

对于这种华埠“旧爱”的抱怨,土生土长在华埠、制衣厂出身的“酒店大王”林建中认为,这个西人说的老店是当年给制衣厂工人做午餐的、老样式的饭店。老店关门,新生代的小吃店兴起,这是时代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他们没有想到,原来制衣厂有几万职工,很多餐馆给工友做便宜午餐。”他说。“后来制衣厂倒闭,没有那么多人吃饭了,餐馆也没钱赚了,只能关门了。再说,你现在给游人吃工人的午餐,他们吃吗?”

林建中认为,时代变了,你不能停留在30年以前的模式、一成不变。“华埠不改变,就没办法生存下去了。”

高租催生人口变化廉价餐空间受挤压

100多年来,纽约唐人街一直是成千上万亚裔移民的登陆口岸,这里长期聚集着大量的低收入亚裔移民家庭及商户,上个世纪末有30万华人生活在华埠。除了遍布各个角落的餐馆、珠宝店和礼品店,华埠还是美国的服装生产基地,有数百家制衣厂。

但是近几十年,这里的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调查显示,在2000至2010年间,纽约唐人街的人口减少了近8.7%。

其中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是一个重要原因。9・11以后,市政府关闭了华埠和世贸中心、市政府之间的泊路(Park Road),这等于关闭了唐人街。

根据MTA的数据,自从2000年,到唐人街的乘客每年减少了350万。

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曾回忆说,9・11之前,每天中午或下午会有很多世贸中心的人来华埠买东西、吃东西,然后坐电召车回家。

“那时每天看到很多中国人司机开电召车在世贸中心等客。9・11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华尔街和世贸中心都不需要电召车,对司机们打击很大。”

没有商机,人们就离开了。“1万多制衣厂的人有的做护理、有的在家带孩子,还有的离开,去布碌仑和法拉盛了,因为当地没有那么多餐馆做。”林建中说。“现在剩下的都是老年人,住在租金管制的楼房里。唐人街这么脏和乱,年轻人都搬走了。”

即使被孤立了,唐人街也没有抵挡住纽约房价的上涨。旧楼改建和新楼开发抬高了房价,逼走了华人,但因为租金仍然比曼哈顿其它地方便宜,引来了曼哈顿其它区域的年轻白人到华埠,这些因素都让华埠的领域渐渐地缩小。

据最新人口统计,自从2000年以来,唐人街的亚裔人口下降了15.2%,白人上升了42%。

新居民不仅需要馄饨、饺子,还需其它的商店,所以原来饭店的地方被化妆品店或者网吧取代。

“有些饭店做一天挣的不如出租房子赚的一半,所以就会有饭店关门。”林建中说。目前华埠的1千至2千平方呎的店面租金在1.5至2万美元之间,相当于100美元/平方呎。

华埠“吃”的未来:创新与传统并存

“其实不怕租金贵,就怕没生意。”林建中说。“华埠餐馆要做主流市场,要做给美国人和游客吃的餐。你看华埠那些客人排成队的餐馆,都是这么经营的。”

而吸引主流市场,年轻人更在行。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华埠的吃文化还要靠新生代店主来创造。

在“10 Below”冰激凌店里,店员现场把水果碾碎,加上奶制品,放在零下10度的制冷板上制作冰激凌,吸引了各族客人。

“我喜欢他们的理念,有创新。”洁西说。她同意“华埠的饮食文化正在变化”的观点。“的确没有过去的原汁原味了,更商业化了,但是没有影响质量。”

贝尔(Raymond Baer)一家是从康州来的,夫妻两带了四个孩子来吃冰激凌。他说:“是小孩从脸书上知道这家店的,我们来纽约过周末,就顺便来了。”

杨先生是从朋友那里得知这家冰激凌店的。他说:“我感觉不错,而且还可以现场看他们做,这些都吸引我。”

对于华埠吃的文化的变化,杨先生同意库佐的看法。“变化是肯定的嘛,因为时代变了。传统中餐还可以在法拉盛、布碌仑吃到,这里的地价贵,人家就不来做了嘛。”

另一个老华埠客人游女士说:“华埠正在改变,可能会成为吸引华尔街年轻职场人的地方。”

华埠联成公所的赵文笙顾问曾经对记者说,第二代华裔在唐人街创业的特点是小店经营、成本低、利润高,不像传统中餐那么复杂,吃力不讨好。

“10 Below”一杯冰激凌8.28美元,“你说老人家谁会花这么多钱买呢?所以这是年轻人的市场”。杨先生说。

两位华人食客认为,华埠不管怎么变化,它不会消失。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不但不会消失,还会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好。”

库佐在他的评论文章里说,“幸运的是华埠没有像原来小意大利那样卖给外来者。”他说,这得益于中国人的极富“弹性”的“体制”,这里的中国业主、贸易商会和教会组织及慈善机构使华埠保持为一种对外界免疫的“自我支撑的城市”。

“纽约华裔侨团的90%在中国城。”纽约中华总商会董事长于金山曾经对记者说。这些侨团、教堂和庙宇以及服务单位,对中国人是心灵上的文化认同,对外国人是历史景点。“纽约曼哈顿还是会保留唐人街。”

林建中这样总结华埠的现状:“兴旺了衰落,衰落了再兴旺,事情总是这样的。”

至于像库佐一样的老主顾怀念的正宗唐人街味道,吃冰激凌的游女士自信地说:“他们不用担心,中国人味道的餐馆还会有,只不过随着地价的上涨,服务的变化,菜的价钱会更高了。”

责任编辑:牛兰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