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杨朔 写颂歌却死于颂歌!(组图)

发表:2016-03-30 11: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首位写颂歌者:李斯

写颂歌的第一人,是秦朝的丞相李斯

秦始皇巡游,每一次几乎都有儒生陪伴专门为秦始皇写颂歌颂词,勒石流传。史书记载秦始皇第一次泰山封禅的时候,由于没带专门写颂歌的人,就召来山东很多儒生商议,写下颂歌刻在石头上,以纪念秦始皇和秦朝的功德。

南登琅琊,登芝罘,临碣石,秦始皇都命令随行儒生或是当地儒生写颂歌刻于石上,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颂歌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皇帝都是喜欢听颂歌的人,第二个是儒生们都是以写颂歌为荣的人。

秦朝最大的颂歌写作者当属李斯。秦始皇晚年出游,就带着丞相李斯。一是李斯堪与信任,而是李斯写颂歌的水平,大秦帝国还没有人比得上。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行云梦,望九嶷,过丹阳,至钱塘,上会稽,望南海。不但秦始皇心潮澎湃,李斯也是心花怒放。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颂歌,刻于石头之上。不但秦始皇高兴,自己也高兴。

李斯因颂歌丧命

但是秦朝写颂歌的人,结局也是很可怕的,秦始皇把他们的头颅耙掉了。只有李斯这个建议焚书坑儒的颂歌大师漏掉了。秦二世也是喜欢听颂歌的,李斯为了保住性命,写了一封很长的颂歌献给秦二世,但是喜欢听颂歌的秦二世被杀掉了,李斯这个写颂歌的也被杀掉了。看来写颂歌的人死于颂歌,是历史的必然,是写颂歌的人不可抗拒的。

李斯是发黄的书页里的颂歌写作者,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他的命运似乎和我们也太没有关系了,我们想忘掉他,但是历史不让我们忘掉他,并且还会永远存在下去。

杨朔的《荔枝蜜》

过了2000多年,也有一个写颂歌的人,死于颂歌,那就是作家杨朔。

我读杨朔的著名散文《荔枝蜜》,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师范毕业了,到一所初中教语文,有篇课文就是《荔枝蜜》。杨朔的散文作为1960年代前后的散文样板,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楷模。一个风景一个人,然后结尾歌颂一下他要歌颂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按照教科书要求讲的情景交融结尾升华。大家大概都知道,1960年,国家处于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也就是现在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饿死人4000万左右,平均每年饿死1000多万人。饿死1000多万人的1960年,在散文家杨朔的笔下,却是比荔枝蜜还要甘甜。他的《荔枝蜜》这样说: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甘甜呢。

国家困难的时候,人民饿死,但是对于作家杨朔,还是很不错的,他到广东从化的温泉宾馆里住了几天,喝到了荔枝蜜。人民饥饿的难以忍受,杨朔看到的却是比荔枝蜜还要甘甜的生活。杨朔这样描写酿造荔枝蜜的蜜蜂: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来飞去,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杨朔写颂歌的时候,也无意间流露出了他自己对于蜜蜂一样只知道劳动,生命却很短暂也无意得到回报的蜜蜂的描写: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杨朔歌颂的蜜蜂多么像饿死的人民啊。因此杨朔这样歌颂蜜蜂: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蜜蜂是高尚的,人民也是高尚的,但是高尚的人民挨饿的时代,杨朔写出了颂歌,您说作家杨朔就是高尚的吗?

作家杨朔因写颂歌丧命

1993年,我在从化的温泉宾馆住了一个星期。我们住的地方挨着的那套房子,曾经住过朱德总司令和董必武副主席,管理温泉的人指着一棵荔枝树说:那是总司令和董必武下棋的地方。我问:“写《荔枝蜜》的杨朔住在哪儿呢”?

管理宾馆的人回答:“不知道。在这儿住的人多了,谁还能记住一个写荔枝蜜的人”。

时间过去三十年,杨朔被荔枝林忘记了,他的散文《荔枝蜜》还在用一种歌颂形式来记忆饿死人的时代。我们读他的散文,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根本就不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假若把杨朔的《荔枝蜜》和杨继绳的《墓碑》放在一起,人们怎样评价两个姓杨的人笔下的同一个时代的历史。就是把《荔枝蜜》和新编的党史放在一起,我们也会看到党史也记忆了饿死人的年代而杨朔却在饿死人的年代留下了颂歌,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杨朔的人格是健全的,思维是正常的。

杨朔是个写颂歌的作家,但是杨朔也因为颂歌吃了安眠药自杀了。杨朔其中一个罪行就是颂歌《荔枝蜜》里说的蜂王被蜜蜂供养,是在影射毛主席。看看一个写颂歌的人,也会在颂歌里留下把柄,成为写颂歌的人死去的理由。杨朔的散文《海市》、《雪浪花》、《茶花赋》,都是六十年代初期颂歌的典范,但是人们都在里边找到了杨朔反动的一面。因此,杨朔在写完了颂歌之后,就死在自己的颂歌里。

杨朔死的很惨,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身体。在他的骨灰盒里,装着的是他的钢笔和眼镜。这就是一个颂歌写作者的生命代价。

李斯和杨朔,年代相距很远,命运却极其相似。写颂歌得人死于颂歌,让人唏嘘,也让人震撼。



责任编辑:鸣建 来源:共识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