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香炉,即是焚香的器具。在中国古代器物中,使用最广泛而又差别颇大、造型各异的就属香炉了。
古代的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于是,香炉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古人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在读书弹琴之前,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
古人重视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美德,自古以来,在祭拜天地神祇和祖先时;均在香炉中上香,表示敬意。
在佛教、道教等宗教中,作为敬神礼佛的祭祀礼器,香炉被广泛使用。
中国香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中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向天祈福,让神灵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
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说:“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像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五足或三足香炉。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唐朝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就是博山青铜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宋代之前,香炉主要是用青铜和陶制成的。到了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各种瓷香炉纷纷问世。宋耀州窑香炉是受到越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炉唇边较宽,釉色青润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例如南宋龙泉书房梅子青香炉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炉身有三条线纹,足底有褐色。
元代香炉在继承宋代的风尚之余,数量与品种繁多,其中以中小型香炉为主,在器型上以三足圆炉和鬲式炉较为多见。但元代的耀州窑、龙泉窑、钧窑也制造了体形较大的瓷炉,这些瓷炉在装饰、造型和技法上都出现了很多变化。
明代香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除部分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遗风外,大多数香炉以青花瓷为主,更着重于图案装饰。明嘉靖青花香炉,也出现了色彩斑斓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艺术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五彩瓷、斗彩瓷得到了空前发展。
清代建朝以后,讲求以“孝”治天下,康熙时期祭祀风气盛行,乾隆时期更是空前繁荣。景德镇一代名师巧匠以其聪明才智,将瓷器制作推向历史高峰。清乾隆豆青釉双耳三足炉,瓷质精细,釉色肥厚,里外满釉,光润匀净,如脂似玉,双耳自然连结,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香炉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完善中,每个朝代的香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历经时代的演变,香炉仍在延续着它的独有价值的“香火”。
索耳梵文鼓钉炉(网络图片)
冲天耳宣炉(网络图片)
索耳炉(网络图片)
狮首矮圈足炉(网络图片)
责任编辑:芝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