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网络图片)
1995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芬德.路丁博士观察火星时,意外地看到50年前在百慕达失踪的美国轰炸机,竟然在火星空域编队飞行……
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披露,1995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芬德.路丁博士公布了他的惊人发现,声称他在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有四架“二战”时期失踪的美国轰炸机在火星空域编队飞行。而在此“发现”公布前的1987年,前苏联也曾公布“卫星扫瞄”发现有一架“二战”时期的美国老式轰炸机停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里,从卫星传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机上的美军军徽标志。
这两起闻所未闻的离奇发现,使得科学界为其绞尽脑汁,大伤脑筋。也引起社会公众议论纷纷,一片哗然。美国官方拒绝作出评论。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解之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50年前在百慕达神秘失踪
要了解这些飞机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还得把历史翻到52年以前,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平息的1945年12月2日,还带着“二战”烟硝的美国海军航空兵19轰炸机大队的5架格鲁门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芬德代尔堡基地起飞,飞往大西洋海上巡弋。这一天的天气很好,在波涛万顷的大西洋上未出现任何影响飞行的气候异常。
可是,当飞机进入以无数船舰飞机在此神秘失踪而闻名于世的“魔鬼三角”海域时,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对这五架飞机连同机组人员就只能作“遇难”处理而永远从军籍名册上抹去了。事件已过去50年,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军中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人们已经不再想它了。万万不会想到他们在50年后的今天,竟还会奇迹般地出现在遥远的外星。
50年后在外星意外再现
发现飞机在火星编队飞行的天文学家克芬德.路丁博士声称,他在用计算机控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已失踪多年的五架克鲁门复仇式轰炸机中的四架,在距火星几公里远的空域作编队飞行,从这些飞机进入镜间(电脑自动跟踪进行图像处理)一直到在镜间消失的时间推算,飞机的飞行速度竟达时速四万公里。飞机是以紧凑的编队形式飞行的,而且飞行状态良好,看来是有人操纵飞行的。更令人惊异的是,还能清楚地看到机上的美国军徽标志,这也是路丁博士认定它们就是1945年在“魔鬼三角”失踪飞机的根据。
博士评述此事时激动地认为,他的这一发现是自前苏联在月球表面发现美国轰炸机以来“最令人兴奋的天文发现”。而苏联于1987年3月由卫星传真在月球背面拍摄到的那架美国轰炸机原来停在陨石边。而当苏联卫星于88年7月22日再次飞临该地搜寻扫瞄时,飞机却又不见踪影。说明该架飞机并非永久停放该处,而是仍在活动。
对路丁博士这一事实存在(有电脑图像为证)而又无法理解的意外发现,科学界也有人怀疑他是“凭空编造”,而路丁博士则坚定地说:“我料到会有障碍和批评,但这丝毫没有困扰我,我知道自己看见了什么。遗憾的是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从地球进入太空的,和他们在太空做什么?!”
地球有通往天外的通天洞
当五架轰炸机在百慕达“魔鬼三角”消声匿迹之时,美国《阿尔格松》杂志公布了这一事件,编辑部随即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其中有一些信竟十分肯定地说,“在百慕达三角区有通往天外的‘通天洞’。”
美国太空总署(NASA)物理学家莱特博士则指出:“在百慕达三角区几百公里上空经常停有一艘监视观察这一海域发生的一切的UFO母舰,当人类完成一次类似月球飞行之类的重大空间活动,或他们需要获取什么有意义的信息时,它就向下发出一个小飞碟,由他们从地球上取走样品,进入魔鬼三角区的无数神秘失踪的飞机船舰很可能就是这样被‘取走’的。因为是连人带物照单全收,因而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在1987年苏联于月球发现美国轰炸机,谈论到地球飞机怎会上外星时,前苏战斗机飞行员彼德·格伦考曾说出了他个人发生在1948年冬天的一次奇遇。“当时,他正在西伯利亚沿岸进行飞行训练。突然间,一个从未见过的闪光发亮的圆筒形飞行物出现在他的右侧,长度约500米,机体由耀眼的金属物制成。
由于刺眼,格伦考无法直视,突然觉得该管状飞行物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吸力向他袭来,一瞬间格伦考的飞机失去了控制,管状物打开了两扇巨大的舱门,而当飞机正在被向舱门吸去的时刻,他看到飞行物内有影子走动,他们也在盯着他,也许是舱内看着他的人改变了主意,使他摆脱了一次厄运,飞行物放了他,松开了吸力,关上了舱门,升空飞走了。”
百慕达上空的UFO魅影和格伦考遭遇UFO险遭劫持的离奇经历,恰好解开了“魔鬼三角神秘失踪”的飞机如何劫往外星之谜。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可能还是在“以管窥天”呢。
来源:看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