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脉(二)

作者:钟华人 发表:2013-10-25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0月25日讯】四、中华心法  

构成中华人脉的中华心法,由释道儒三家思想构成。中华的文化起源于道,所以真正的中华人,骨子深处,都透着一股道气。

开创中华文化的,有先天道和大道。道讲独修,清修,不讲普度。所以一直都是单传独修,因此对人的悟性和道德要求也就非常高。道德境界低一点的,就无法悟道,所以也就得不了道。

上古时,人类道德境界普遍比较高,因此悟性就好,所以人人为道。道讲无为,因此三皇五帝时,无为而治。后来人也一直讲无为而治,历史上的一些皇帝也讲无为而治,其实那是说笑话,他们还没有明白真正无为而治的意思,没真正懂中华的文化,都是有为而治了。而且那时候的人,也不可能再无为而治了,道不通了。

舜时,有老农于田间,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

这才是无为而治下的民风民德。如果道是通的,对于人民百姓,只需顺势稍加疏引,引导即可,不必干涉影响到百姓的生活,一切顺应自然,好像自然而成,让百姓感觉到,这个皇帝和政府像是不存在的一样,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意义。

到了人类道德堕落,道不通时,也就不存在无为而治了。所以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这短短一句话,揭示了随着人类的道德下滑,人类社会治理方式的堕落过程:道治(无为而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而随着人类道德的继续堕落,当礼治也治不了人时,那么就产生了法治,制造出无数的法律条文,越来越多,最后人类将自己关在法律的牢笼中,作茧自缚,没有出路,过后就是人类走向毁灭。随着人类道德彻底崩溃过后,这个自然共生体也解体崩溃,天灾不断,世界末日。

所以古时候凡是发生天灾的时候,皇帝都会下罪己召,反省自己的道德过失。只是现代人不相信了。

个人认为,三皇五帝时,是道治,过后一直到西周时,是德治。西周后,是仁治,到三国时,是义治,到宋时,是礼治,到清朝末年,礼治也走到了尽头,所以成了法治。到现在,在共产党统治的中国,连法治也成了奢侈品,魔鬼当家,豺狼当道,生灵涂炭,已走入了毁灭的尽头,只是时间问题,并且已在眼前。

这所说的只是中华历史发展的一个普遍形势走向,当然中间也有特例,如在一个朝代气数将尽的时候,就会出现魔乱天象,如夏桀,商纣等,还有人类的社会道德水平在某些特别情况下,也会回升,比如大唐时期,那是中华历史的最鼎盛时期。所以这些特殊情况,不属此例。

纵观整个中华发展过程,我提炼出了一条规律:

就是人类的治理方式是与人类的社会道德必须是同一层次的,相一致的。如果治理方式高于社会道德水平,那会使社会混乱,比如在道不通时,用无为而治,就完全行不通,会使社会混乱不堪。如果治理方式低于社会道德水平,那么,后果就更严重,会使社会道德迅速下滑,推动社会堕落,导致灭亡。比如在秦时,不用符合社会道德的仁治,而实行低于社会道德的法治,致使秦朝迅速灭亡,并推动了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

这里拿圣经中的故事来作比喻说明:魔鬼化为蛇,引诱夏娃,便她蛊惑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后,便受到了污染,产生了情欲,这时他们的道德便已堕落了,不再是以前的那样纯洁了。那个禁果被称为“智慧之果”,如是他们便产生了“智慧”,心灵开始变得复杂,产生了羞耻之心,开始穿衣服了。

以前他们不穿衣服,光着身子,在伊甸园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很快乐,心灵很简单,不会多想。为什么此时却突然变得复杂了,产生了“智慧”,有了羞耻之心,要穿衣服?

那就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色欲之心,没有男女之别,心灵非常纯净,所以生不出邪念,自由自在,非常快乐。而堕落了后,心灵被污染了,产生了不好的东西-色欲之心,所以他们就必须相应的产生一种低层“智慧”,羞耻之心,来抑制色欲之心,防止继续堕落。如果他们不产生这个相应的“智慧”,没有羞耻之心来抑制色欲,那他们就会变得荒淫无度,不以为耻,从而极速堕落,变成魔鬼,在地狱中毁灭。

所以他们原本纯净的时候,是不必有羞耻之心这个低层“智慧”的,反而对他们是累赘是阻碍。而堕落了以后,就必须产生这种低层的智慧,来抑制堕落后的道德,防止继续堕落。

所以当社会道德堕落了以后,必须产生一种符合当时社会道德的治理方式和符合低层道德的智慧心法,来抑制堕落,否则社会将人心失控,快速走向毁灭。

所以中华历史上,一般是缺少什么就提倡什么。缺少德,就以德治,缺少仁义,就提倡仁义,到现在,缺少诚信,就天天叫喊着诚信。正如孔子向老子问道时,老子跟孔子说,你所提倡的仁义,不过是像蚊子苍蝇一样,嗡嗡乱叫,让人心烦的东西。那是因为,他们的境界不同相差太远了,孔子是人的境界,而老子是远远超过人的神道的境界。

所以仁义,对人,对孔子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的智慧。而对老子来说,却是层次极低的累赘,是堕落后的表现,因此态度不一样。所以老子又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由于道不讲普度,讲独修,对人的道德境界和悟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随着人类的堕落,普通百姓的悟性也越来越低,失去了灵性,道慢慢地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了。普通人不能够再像先人那样悟道得道了。

到了东周的时候,人类道德已经下滑得比较利害,这时社会上只有小部分悟性好的人,还在道中,而大部分人,都离道渐远了,慢慢失去了心法约束。如果此时不出现一种适合所有普通人的心法,那么就很危险了,人类社会就会快速堕落,走向毁灭。

所以此时,就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儒家其实也是属于道的范围,是道家世间小道的部分,也就是道的入世部分。所以它对人的道德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对人的悟性也没什么要求,一般普通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渐渐成为社会的大势和主流,从而溶入了中华心法,成为中华人脉的一部分,推动了新的人象变化。

因为儒家是道的入世部分,所以儒家的渊源很深,儒家有一个说法叫道统,是指儒学传承的脉络。从尧舜禹开始,传承到商汤,再到周文王等先代圣王,然后传承到孔子,由孔子提炼,并整理规范,从中提出儒家思想来。只是在孔子之前,儒家是无形的,归入道中,到孔子时,才整理规范出来,加以诠释,明确地将儒家思想从中独立出来。

然后经过孔门弟子、先秦诸子的继承和发展,慢慢成熟壮大起来。

但不幸的是,孔门出了一个荀况,这个人乱了孔门的心法,独创一套歪理,得出性本恶的结论,并教出了韩非和李斯这两个“高徒”,他们与商鞅等人一起,捣鼓出一个什么法家,蛊惑世人,祸乱秦朝。

上面说了,治理方式低于社会道德,会使社会道德迅速下滑,推动社会堕落,导致灭亡。但这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回光返照的兴奋剂的作用,就是像吸毒和用兴奋剂一样,初期时会产生一个临时促进社会发展的假象。就像商鞅实行的所谓变法,临时似乎是促进了秦的发展,但那实质上是败坏了社会道德。幸亏不久后秦国就废除了变法,商鞅本想制定严刑酷法来制人害人,但最后他却作茧自缚,被自己亲自规定的法律所害,车裂而死,成为笑谈。

法家讲究玩弄权势权术,喜欢严刑酷法,像对待牲口禽兽一样对待百姓,讲究奴人之术,推崇专制暴政,无有什么道德可言,祸害人类。所以法家的三个代表人,没有一个得以善终,两个都被酷刑而死,一个五马分尸,一个腰斩,另一个被自己的同门同学害死,可悲。

秦朝非常重视法家,尤其秦始皇时,所以排除儒家,施行暴政和愚民政策,废除私学,做出了贻笑千古的焚书坑儒之事。坑儒虽然没什么损失,但这焚书却使当时儒家经典几乎失传,幸亏秦朝历史短暂,到了汉代后,遗留下来的老儒生根据记忆,再回忆记录,复原了儒家经典。

这是儒家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劫,走过这一劫后,儒家在汉朝便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汉武时,独崇儒术,使得以后儒家成为社会大势,完全溶入中华心法之中。

这里再说一下,东周时的百家争鸣,汉时,将百家归为九流。我认为就两家,一为老子的道家,一为儒家。而道家是远远超出百家的,所以后人将道家归为九流,是对道的不敬,是亵渎。道家应该在九流之上,而九流之中,除道以外,唯有儒家是人类的正文化,是有根源的,有它的传承道统,属于道的入世部分。其它的流派,都是没有根源的,要么是歪理邪说,拉帮结派搞势力团伙,像法家,墨家之流,要么是从属于道家的世间小道部分,像兵家,阴阳家等,要么是根本不入流的,不值一提,如杂家,名家等。

所以唯有道和儒留存了下来,溶入中华心法,其余皆短命,成不了气候。

前面说,治理方式必须与社会道德相一致,高于社会道德,会不起作用,无法治理,低于社会道德,虽然偶尔会出现回光返照,但不能长久,终究会堕落人类道德,促使灭亡。唯一的方式,是尽力使社会道德回升,致少也要使社会道德维持现状,不致于继续堕落。

道家对社会道德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到了西周后,人类道德慢慢堕落,道便离普通人越来越远,成了少数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法。随着大部分人,离道越来越远,所以百姓便失去了心法约束,以至于社会道德加速下滑,造成了东周的礼崩乐坏。这时,便急需一种新的道德心法来约束社会,这种心法必须低于道的基点,对所有普通人都适用,能接受,所以孔子就出现了,提炼整理出了儒家思想,成为新的道德心法,从而稳定了社会道德,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道德的下滑。

虽然当时大部分人不能理解道了,脱离了道的心法,但仍有一部分道德高尚的人,仍在道中。一直到汉朝,这部分人都存在,并且影响着社会,能够造成社会影响。像当时一些有修为的士大夫和隐士,但到了汉以后魏晋时期,随着道德的继续下滑,这少部分人,也慢慢消失了,此时能够得道悟道的,如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但这样的大道高士,在后来中华的历史上,虽然不多,却一直存在着。

所以此时,道没落了,不再成为社会大势和主体思想后,便开始让位给儒、佛。而此时堕落的世人,已无法再悟出道的真义,便在低级层次中,胡乱解释道义,魔乱污染了大道。像魏晋时期的何晏之流等,所谓的“名士”,服五石散,发出各种玄谈怪论,放荡不羁,实为魔性大发。所以大道至此堕落。

后来大道又发展为道教,并兴起,尤其是明朝时,有些时期几乎人人皆道,但那已不是大道了,而是与佛教混杂改良后的道教,后文再作探讨。

再继续说说儒的发展,儒在汉朝确立,成为大势,慢慢发展至清末,一直是社会心法的主导。这是因为儒家在三家思想中,是最低的,是入世部分,一般人能理解,所以一直能成为社会的主要心法。

但随着社会道德的堕落,儒家也慢慢地堕落,走向坏灭。其中一次最大的变化是在宋朝。现代人一提到古代儒生的形象,就会想到迂腐,刻板这几个词。其实宋之前的儒生不是这样的,那时儒生都是气宇非凡,潇洒飘逸,温文尔雅的。到了宋以后,随着理学兴起,才慢慢变得刻板和迂腐了。

这是儒家在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良。为什么会改良?我认为到了宋以后,社会道德继续堕落,先前的儒家思想,不足以再约束社会道德了,所以就出现改良,出现了理学的兴起,从而适应当时的社会道德,抵制社会道德的继续下滑。

这以后,儒家与人类社会道德一起,逐渐堕落,以至清朝后,走向灭亡,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清末时,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低层次科学和文明,慢慢传入中国。由于西方的科学和文明是凡人层次的,没有任何高层内涵,层次极低,低于儒。而当时的社会道德已堕落到慢慢不适应儒家的心法了,不能再被没落的儒家心法所约束了,所以就慢慢地被西方文明所代替,以至今日,完全西化,断了炎黄香火。

佛教不是我们中华的本土文化,来自于印度。但老子,释迦牟尼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为什么佛教不在中华产生呢?我从人类文化的层面分析了一下,觉得如果佛教在中华大地上产生,那么儒教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成为主要的中华心法,而且道家也会在当时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因为佛教讲普度,所有人都接受,都度化,门槛低,所以全民百姓都能接受,这一点不同于道。道是挑选人的,而佛不挑人,来者不拒。而且佛的来源极高有很深的根源,且思想境界非常博大高深,这一点不逊于道,且远高于儒,所以若释迦牟尼出生在中华,当时正值老子写五千言,孔子开传儒家,那么孔子的思想将传播不开,道也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佛教一直到汉朝,等到道没落了,儒家发展成熟,成为大势以后,才传入中华。

这是我从人的文化层面的分析。

佛教传入后,因为汉代崇道与儒学,一时还不能被当时人所普遍认识和接受,所以一直没得到普及。但随着社会发展,慢慢地得到传播,被中华人所认识,所以到南北朝时,得到了普及,尤其是梁朝,发展到鼎盛。

从那以后,佛教便完全深入了中华的心法,成为三家主体思想之一。

道家慢慢没落以后,一直在少数道德高尚的人群中流传着,不能再在全社会普及,成为大势,有所不甘。所以随着佛教的传入后,道家吸取了佛家普度的优势,进行改良,也形成了宗教形势,发展改良成了道教。

所以以后,道又兴盛起来了,他降低了门槛,不讲独修了,也开始来者不拒,不再挑人。所以到明朝时,某些时期,几乎全民皆道。但毕竟是改良的东西,不够纯了,失去了原来的很多东西,所以此后又慢慢没落,终不再兴起。

当然这有更高层次的原因,我这只是从人的文化层面的分析,不是高层次上的原因。要想知道更多,更高的原因,请拜读我师尊李洪志先生的著作。

释迦牟尼说过,他的法将进入末法,无法再度人。界时,魔王波旬的魔子魔孙,将出家到他的庙中做和尚,手拿他的经书,破坏他的戒律,败坏他的法门。释迦牟尼佛听到魔王的这些话后,也落泪了,他早已看到了他所传佛法终究逃不了败坏堕落的结局。

所以现在的和尚,喝酒吃肉,三妻四妾,争名夺利,将寺庙开发成旅游景点,出卖佛祖来赚钱捞名,这不是披着袈裟的波旬子孙吗?

佛教早已堕落而末法了,释迦牟尼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

(待续)

来源: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