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是大公报,1962是什么报?(图)

作者:萬里憪 发表:2013-01-08 1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这不仅是年份的数字,而是隐藏着中华民族悲凉的密码。一九四二、一九六二,相隔二十年,神州大地两次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事件。一九四二年三百万人饿死的惨剧,终于在去年冬天搬上中国银幕。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作品,让多少观众热泪盈眶,刺激更多人去探索一九六二年三千万人饿死的秘密。

因为一九六二年是更荒诞、更惨烈的饥荒,至今仍然隐没在中共的官方史页中。新华社老记者杨继绳的扛鼎之作《墓碑》是中国的禁书,但有心人都可以在中国网络上找到它的电子版。读者会赫然发现,一九六二年是风调雨顺的一年,没有天灾、也没有外敌入侵,没有战争;但不少饿死的人,就倒在储满粮食的粮仓附近。

这都是人祸,也是一个僵硬体制中官僚自欺欺人的恶果。这触发了中共高层的斗争,为一九六六年的文革埋下了伏笔。

而重要的是信息的不透明。媒体在这重大的时刻,都面临重大的考验。一九六二年,大饥荒的残酷事实并没有出现在媒体,新华社记者连内参都不敢写,怕会被批斗,因而彼此说谎,不断吹嘘形势如何一片大好。

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饥荒被官媒所隐瞒,城市居民大多不晓得情况,但是最后民间的《大公报》敢于揭开真相,总编辑王芸生发挥太史公“笔则笔、削则削”精神,报道河南饥荒的惨状,并质问当局,震动全国。

率先向国际揭露河南真相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The odre White),在兵荒马乱中,到灾区现场采访,拍摄照片,让国际读者了解本来被隐蔽的苦难。

今天回顾这两场饥荒,更有一种对新闻自由的饥渴感。今天中国媒体的生态,是否还比不上当年的《大公报》?中国政治一些被隐瞒的秘密,是否还需要外媒来揭发?

越来越多的网民和公共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时代的紧迫感,了解这样的新闻自由不仅是公民的权利,更是一种巨大的公民责任。

这项公民的责任,就是坚持对权力说真话,不容一元化的权力扭曲事实;不容社会的发展,是在一种“信息结构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导致了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被扭曲和被牺牲。

但说真话的权利,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才不会被政治与经济的权力夹杀,被权钱交易的巨兽所吞噬。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