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伏笔

作者:郑宇辰 发表:2009-10-09 14: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伏笔是古文中的一种重要笔法,在篇首预伏一二语,以为下文张本,使前后皆有脉络可寻,谓之伏笔。掌握伏笔,于理解及阅读古文有莫大帮助。

伏笔的作用甚广,欲实之遂者,先养其根;欲流之远者,先浚其源,因此行文贵有伏脉。能文者,常在伏处闲闲着笔,初若无意经营,而等到应处再回顾前文,一一为之点醒,意在此而神在彼,使人难于捉摸,故有伏必有应,无应则非伏笔。伏之与接,须视有无应笔以为断。若山断而脉连,为伏笔之妙。

一、闲伏

闲处着笔,看似闲闲说来,却为下文伏线,谓之闲伏。如韩愈〈送廖道士序〉:"五岳于中州,衡山最远。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百数,独衡为宗。最远而独为宗,其神必灵。衡之南八九百里......"

此序为永贞元年,韩愈自阳山徙掾江陵,道衡山而作。初就衡山说入,谓其于五岳中乃最远且独为宗,其神必灵,以下则以磅礡之笔述其水土之美与所生之神气,并指出廖道士亦学于此。可见"最远而独为宗,其神必灵"是伏笔,闲闲说来,毫无刻意之工,以下"衡之南八九百里"等叙述衡山之神灵者与伏笔相应。

二、明伏

即预伏,其笔立竿见影。例如欧阳修〈泷冈阡表〉:"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文章首段即交代在欧阳修父亲葬后六十年才写这篇阡表的原因,是"非敢缓也,盖有待也",此即为本文伏笔,明而易见,以下则拿稳"有待"二字大作文章。

三、暗伏

伏处不露痕迹,不见端倪,应时有脉络可寻,是谓暗伏,又名隐伏。例如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该文用了一半的篇幅,抒发了他贬逐永州后游历自然时触景生情的感慨,因此构成了文章的写景和议论两段。而中间过渡语"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即为暗伏,由此而发出下段议论。

简言之,篇中可有可无者曰闲伏,至篇末回应而显者曰暗伏。


来源:人间福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