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城”纷纷上马的背后

发表:2005-06-03 23: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官方一日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杭州、南京、珠海、廊坊四地的“大学城”,截至二00三年底,实际占地十三多万亩,其中教学设施占地不到一半,还有百分之五的土地,用于高尔夫、房地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去年六月“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公布于众,以及一些被占土地农民的上访,一些“大学城”放慢了建设步伐。原先打算入住大学城的学校,也因此推迟了入住时间,有的甚至推迟了一年以上。学校宣布的搬迁时间,也是一再更改,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

一个不愿透露自己大学校名的学生称,自己的学校早就把黄金地段的校区卖了,打算整体搬迁到“大学城”。但不知为什么,原先被告之去年就应搬到“大学城”,但一直拖到现在,学校才最终确认本月初搬迁。自己明年就毕业了,在“大学城”里只能待一年。“大学城”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以后找工作什么的,都不方便。自己身边的好多同学,并不愿意搬过去。

官方认为,“大学城”增加了中国内地高等教育资源,对解决“扩招”瓶颈约束困难、拓展办学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建设中也存在着违规审批、占用土地和银行贷款比重高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00四年对杭州等地“大学城”的审计发现,杭州等地“大学城”建设计划投资中的,银行贷款占近三分之一。截至二00三年底,实际取得银行贷款占已筹建设资金的近六成。有的学校,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九成以上。

高校建新校区偿还银行贷款主要靠学杂费收入,但到审计调查时,这一预期并未实现。按普通标准收取的学杂费,基本都用于维持教学支出。按规定可高于普通标准收取学杂费的高校,因其实际招生人数和收费额低于预测,预期的偿债能力被高估。一些贷款承建高教园区的企业,原设想主要靠已建成教学资源的经营收益来偿贷,但由于建设规模过大、闲置率较高,经营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

从二000年开始,中国许多地方的“大学城”纷纷上马,越建越多,越建越大。有消息说,仅仅几年的功夫,内地的大学城就建到了五十多个。占地几百甚至几千公顷,投资几十个亿,大有“大学城”建设竞赛的感觉。

对此,亚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投资“过热”的表现,或者说,经济过热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一阵风”上马、盲目建设“大学城”,其中后果可能会出现“投资--闲置--不良资产”的恶性循环,给教育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中国人重视教育,家长肯在子女教育上花钱。提高人口素质,提升竞争力,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也很积极。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发展教育的问题上,更不能急功近利。毕竟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