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割裂下的“涸泽而渔”
* 非流通股阴谋?
* 最后的盛宴
在股市再度爆发一场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大讨论之际,财富转移的另一个大场面也悄然展开。 纵观2003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围绕着国有股减持和流通,股市一路阴跌,但就在专家们惊呼“中国股市边缘化”时,“赢家”们则笑看市场向1000点乃至更深处跌去,在多方力量的打压下,市场“空”气浓厚,有人去香港炒H股了,有人去上海炒房地产了,有人大炼钢铁去了,当然,还有人等着市场最低价的出现“接收”3.5万亿的非流通股。中国证券市场13年来,A股投资者的总付出为13836.56亿元。但从“产出”而言,截止到11月14日,深沪两市流通市值合计只有11252亿元。13年来,每一波行情都新增一批股民,更会套住一批股民。中国证券市场1280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中最优质的资产。但中小投资者并没有享受到这些资产在高增长的中国经济中应该体现出来的价值回报,反倒不断地遭受股市这台机器一轮又一轮的洗劫。
在一位欧洲投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眼中,流通股能够榨取的财富已经殆尽,市场也跌的差不多了。现在的财富故事是价值3.5万多亿元的非流通股转让。而中国市场中的“赢家”,目前惟一要做的就是“不作为”,看着市场向1000点乃至更深处跌去,逼空市场。
秋去冬来,“著名经济学家”们又在严肃地讨论;
QFII携带的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已阴跌到没有人气的中国股市;
许小年两年前的“千点论”正在逐步实现……
中国股市的“最后一道晚餐”,怕是又将造就一批新富翁
在中国证券市场,以巴菲特式的持久雄心坚持投资13年,会是怎样一个结果?以1990年年末深沪交易所建立为起点,到今年11月中旬止,中国证券市场13年来的“投入”、“产出”相抵,中国股市的A股投资者整体上仅仅明亏就几近2000亿元。
“投入”方面,自1991年算起至2003年9月,深沪两市包括发行、配股和可转债在内的总筹资额为9430.12亿元;A股投资者所付出的印花税和佣金合计约3748亿元,如果再加上1998年以来通过增发方式筹资的658.44亿元,A股投资者的总付出为13836.56亿元。而“产出”方面,截止到11月14日,深沪两市流通市值合计只有11252亿元。此外,13年来上市公司分红2167亿元,不过其中流通股股东只得678亿元。
结论很简单,想当中国的“巴菲特”,对占投资者数量99%的6000多万中小股民来说,绝大多数的结局可能都是满盘皆输。刘中一,一家证券公司北京营业部的客户主管告诉《商务周刊》:“我们营业部股民50%以上的严重亏损,微利的不到5%.有一位客户10万市值重仓37元的中关村(相关,行情)。现在中关村的价格已经是5.8元左右,亏得无法计算。”刘中一从事客户服务6年,这6年里,每一波行情都会新增一批股民,更会套住一批股民。在他的印象中,到现在深度套牢的股民已有三批:第一批亏损严重的直到现在手里还拿着当初几十元买来的长虹和深发展(相关,行情);第二批套牢的股民手里攥着大把的网络股;第三批便是吃了满仓的大唐电信(相关,行情)、歌华有线(相关,行情)等。
“进入中国股市,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财富毁灭的过程。”刘中一说。这也几乎是投资者信心毁灭殆尽的过程。在《证券市场周刊》近期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就“如果能把本钱扳回来,是继续留在股市还是永远离开?”这个问题,62.5%的投资者选择“永远离开”。
中国证券市场1280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中最优质的资产。但投资者并没有享受到这些资产在高增长的中国经济中应该体现出来的价值回报,反倒不断地遭受股市这台机器一轮又一轮的洗劫。
一位欧洲老牌投资银行驻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告诉《商务周刊》,自从其1995年来到中国,进行了近一年半的中国证券市场调研后,他就再也没有相信过中国股市。他和其他外国投行高层一样,坚持从不“正面或公开”评价中国市场。“知道1980年代中国改革发明的‘双轨制’吗?中国股市从头到尾就是‘双轨制’”,这位公开称自己不懂中国股市的董事总经理,在11月18日长江电力(相关,行情)这只大盘股上市当天为记者私下开了“金口”。
“中国股票1/3流通、2/3不流通,同股不同价,就先天决定了这是一个投机市场,监管机构做什么都否定不了这一现实。”他认为中国股市13年来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制度寻租,掠夺1/3流通股投资者手中的财富。不论是上市公司、基金、券商还是私募基金,都可以作为掠夺工具被利用。
“现在,流通股能够榨取的财富已经殆尽,市场也跌的差不多了。”他指指桌上报纸重提“中国股市千点论”的文章,摊开双手说。但他对另一种说法“中国股市边缘化”嗤之以鼻。“股市仍将有大故事,”他指的是,“双轨制”所体现出来财富转移的另一个大场面才刚刚开始,这就是价值3.5万多亿元的非流通股转让。
“事实上,市场的注意力早在2001年年底就逐渐转移到了这一块上。把它叫做‘最后一道晚餐’比较形象。可以说真正的‘赢家’已经套现而出,攥着这几年体制转轨积累起来的钱,等待购买国有资产。现在的问题就是价格,当然越低越好。”这位外资背景的经济学家讪笑着说,13年里的中国股市“赢家”目前惟一要做的就是“不作为”,看着市场向1000点乃至更深处跌去,逼空市场。
“我认同许小年的‘千点论’,但这话说出来就显得有些莽撞了。”他说。而此时的市场,正又一次爆发了一场热闹非凡、充满了各种想象力的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的大讨论。
“口水战”后面的“阴阳家”精彩的游戏中,大BOSS的对决是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在10月底和11月初的中国证券市场上,也出现了这样一场“对话”。
10月30日,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在“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股权割裂的制度设计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动。”她透露,在其负责起草的《中国证券市场九五时期到2010年发展规划草案》(白皮书)中,已对全流通拟订了大原则。李青原表示,全流通问题证监会并未搁置,目前是“证监会主导(全流通)这件事情”,具体操作上将先进行试点,获得经验后再大力推广。李青原绝对是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物。早在1988年,她和高西庆、王波明、王巍、刘二飞这些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风云人物草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政策建议》。这位到过北大荒(相关,行情)、当过工农兵大学生的人大经济学博士,1989年出任国家体改委宏观司处长和联办开发部主任,是联办这个中国证券市场“孵化器”在计划体制下能够活下来的功臣。1992年任国家体改委宏观司副司长,后任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顾问。此后一度离开宦海赋闲。2001年又被周小川邀请进证监会担任规划委主任,做她最擅长的证券制度设计。
李的言论无论算不算证监会的官方态度,证监会“大老板”仍然对这番话继续进行了发挥。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公开发表了题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署名文章,指出“在解决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不流通等问题时,必须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文中虽只字未提“全流通”三字,但市场人士仍然将之视为尚主席赴任证监会以来,对全流通问题的首次公开表态。有消息人士透露,4天后尚福林就证券市场有关问题向国务院有关领导作专门汇报,全流通问题是此次谈话的重点。此时,市场上关于证监会将按净资产定价进行国有股减持的传闻已经四处流窜了。但次日,另一个“大BOSS”接招了。11月11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强调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股流通是两个概念而非一个概念。虽然指出无论是减持还是流通,基本的出发点都应该对所有的投资者一视同仁,给予保护,但他也表示,目前还没有找到能为大家接受的减持办法。
此言一出,股市当即跌去2%,上ぷ酆现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