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第二 余姚惊现田螺山遗址

发表:2004-06-18 19: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浙江余姚“姆渡文化”为目前众所周知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代表。而在相距河姆渡遗址约七公里处,又发现为另一个距今年代约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田螺山遗址,与河姆渡时间相同,规模相似。目前有关单位准备把田螺山和河姆渡合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遗址规模庞大

据华夏经纬网6月17日报导,田螺山遗址面积约三万平方米,目前三百平方米的试掘区还未开挖完成,就已出土七百多件文物。

曾参与河姆渡遗址挖掘的考古队员表示,当年4万平方米的河姆渡遗址挖掘了2600平方米,出土文物6000多件,堪称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文物密度之最,不过,就目前田螺山的挖掘情况看来,文物密度还会超过河姆渡。

出土文物前所未见

除了与河姆渡有相似的遗迹、遗骸之外,更有不同于河姆渡、甚至是新石器文化前所未见的发现,如高度超过90厘米的陶盘口釜和双耳夹炭陶罐,刻着人脸的陶支角,状如大象头部形态的陶塑残块,针孔不过毫米的骨针,通体磨光、柄部刻花的完整木桨等。

长江流域河姆渡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在田螺山同样有遗存发现,而且更复杂、精致。而遗址一角,发现保存完好的古埠头,这意味着河姆渡未能揭示的七千年前氏族村落布局,有望首次在田螺山重现。

何来如此高度史前文化?

曾参加河姆渡考古发掘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老所长刘军表示,当年挖掘河姆渡,挖到距今约7000年的地层就戛然而止,再往下全是淤泥。看起来七千年前已开始种稻制陶的河姆渡文明,仿佛是从天而降。如此高度成就的史前文化来源何处?无人能解。

对此目前流行的解释是,距今约5000年前,全球范围发生严重的洪灾。古籍《尚书•尧典》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西方也有“诺亚方舟”的传说。洪水不仅淹没了河姆渡人的家园,还导致盐潮倒灌,水稻减产,河姆渡人不得不大规模迁徙。

通过钻探,在田螺山距地表五米、距今七千年的文化层下的青灰色淤泥里,发现了一些微粒木炭。考古队负责人孙国平说,这很可能是更早时期的人为遗迹,同时,田螺山地表基本上都是农田,很少人为设施,良好的地面环境,为进一步挖掘提供了条件。

神秘北纬三十度

北纬30度,这个神秘地带,出现了世界上最高耸的珠穆朗玛峰、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西太平洋的“百慕达三角洲”,古埃及的金字塔群,中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以及中国的神农架、三星堆等,这些自然和人类文化之谜,都分布在北纬30度线上。

河姆渡文化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的河姆渡,与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1973年于此处出土了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漆器、最早的水井遗迹,最早的象牙雕刻等,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出土了当时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

在此之前一直有中国的稻谷栽培技术来自印度之说,不过河姆渡的发现,证明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于中国本土,并非从外地传播或移植而来。

河姆渡稻谷堆积层总重量约有120吨之重,经农业部门鉴定,稻谷为人工栽培。同时,大量用动物骨头制成的农具“骨耜出土”,这些中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骨制农具,说明河姆渡人已脱离刀耕火种的时代,进入了耜耕农业的阶段。

虽然此后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谷矽石标本,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标本,但没有更具体证据表明栽培的方式。河姆渡耜耕农业始祖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

水稻、蔬菜、干栏式建筑、精美的陶器等,河姆渡以高度发达的文化震惊了世人。经碳14检测,河姆渡遗址的时间更早于北方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半坡村遗址。刘军说,全中国目前发现的60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粮食遗迹的不到30处,出土过菜籽或蔬菜实物的算上田螺山也仅5处,其中4处在江南。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较之黄河流域,文化更先进,技术更发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