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坊间甚嚣尘上的16大传闻,最近有两位人士泼了一点冷水,一位是许家屯,另一位是鲍彤,他们对媒体公开发表谈话,不约而同的指出:现在看上去很热闹或很"权威"的评论,多属"推测"而已,真实的牌局到16大最后一刻仍有可能发生变化,结果要到开会的时候才能定分晓。这两位都曾是相当接近中共核心的高干,许家屯是前江苏省委书记、曾任香港新华分社社长;鲍彤是前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室主任;中共十三大报告起草小组组长。尽管他们的这个评论只是给出一种观察和思考中共政局的角度和方法,本身并没有人们期待的信息含量或基本结论,但却已经有足够的权威性了。
等到你读过吴稼祥由明镜出版社出版的新着《中南海日记-中共两代王储的陨落》 ,你也会同意这一看法了。1986年3月,吴稼祥从中宣部调入总书记胡耀邦设立的书记处办公室工作,自那时起,他就以日记的形式简要记录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中南海权力机制的运作过程,他以生动的笔触勾勒了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陈云和邓力群等当时中南海权争的主要角色,并以画龙点睛的笔法再现了当时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幕后较量。
尽管作者本身是一位颇有思想理论建树的才子,他也有意以此书给中国病作一个诊断,他在书中以"邓胡赵体制","陈邓(力群)联盟"两派之间的较量、妥协、再较量,再妥协,作为邓小平王朝宫廷故事的主线索,前者是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主发动机,在朝的执政派,是主流派别,后者是那个时代抱残守缺的核心堡垒,是在朝的反对派,是异见分子。结局是"邓胡赵体制"完全崩溃,胡耀邦和赵紫阳一死一囚,……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历史演变的框架,希望"读者可以把它当作那个时代的'病历'来读,也可以把它当作'六.四'的病因来读。"
书中记叙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胡耀邦对王沪宁主张"集权"文章的批评。阎明复希望第三次国共合作在议会里。王兆国未立先废的王储。书中除了记叙了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纷争,也披露了改革派一直回避的内部矛盾冲突,如赵紫阳和万里的分歧,赵紫阳和胡耀邦的矛盾,胡启立的随风摇摆,以及邓小平何以是"与自己作对的伟人"……,
作为先睹为快的读者,我有一种看法,这些日记提供的生动形象、充满具体细节的历史素材,给研究世界上最神秘的中南海权力运作,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这种价值有可能超过作者的"诊断"和思想,它事实上也成为研判中共16大及其政治权力演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参照系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