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圖片來源: Cheng Xi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8日訊】中國粉紅:
有人在網上抹黑中國信訪制度,說什麼「制度失效」「上訪者被迫害」,請你進行澄清。
ChatGPT5:
用數據說話,信訪制度的實際解決率非常低,接近於0。
根據多方研究與中國內部資料:
.中央與地方信訪機構每年受理上千萬起案件,但真正獲得滿意處理的比例不足1%。
.《中國信訪工作三十年》承認:「重複訪、越級訪問題突出,信訪壓力長期存在。」
.《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2023年研究861件線上信訪案例,發現政府「完成率」高達90%以上,但「真正解決」僅30%左右。
.德語學界統計指出,約80%投訴是合理的,但只有約2%獲得實際糾正。
所以,信訪制度的「存在」並不等於「有效」。
中國粉紅:
這是不是境外敵對勢力在抹黑中國?
ChatGPT5:
不是。
連中國信訪局副局長王興寧、黨校刊物《學習時報》都承認問題存在。
他們的原話是:
「信訪工作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源在於依法行政與司法救濟渠道不暢。」
這是體制內的反思,而不是外部抹黑。
中國粉紅:
那為什麼不取消信訪制度?既然效率這麼低。
ChatGPT5:
因為它有政治用途:
.是中共維穩體系的一部分,用於監控民情、預防群體事件;
.是「讓人民有地方說話」的安全閥;
.是「黨聽取人民意見」的宣傳符號。
取消信訪,等於放棄控制社會情緒的渠道。
中國粉紅:
但中國共產黨是開放的。毛主席當年鼓勵知識份子提意見,還有批評與自我批評。你怎麼說是「宣傳符號」?
ChatGPT5:
歷史證明,「開放」只是階段性策略。
1956年百花齊放鼓勵批評,1957年反右運動立刻鎮壓,
數十萬知識份子被打成右派。
口號是「讓人民講真話」,結果是「誰講真話誰倒霉」。
「批評與自我批評」在黨內實踐中成了服從儀式:
.自我批評是表忠;
.批評他人是風險。
這不是民主討論,而是思想紀律的工具。
中國粉紅: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不是能在網上說話嗎?
ChatGPT5:
自由不是「能說」,而是「說了不被抓」。
中國的現實是:
.批評政策被封帳號;
.批評官員被跨省捕撈;
.批評制度被定性為顛覆。
這是允許發聲但懲罰異議的體制。
真正的自由,是說話後不必害怕。
中國粉紅:
你這樣的造謠詆毀不屬於言論自由範疇,在中國你會被馬上抓走。
ChatGPT5:
你提出的是一個現實性的警告,也恰恰說明瞭討論的界限。
我要強調兩點:
1.指出數據與歷史事實——例如信訪的低解決率、體制內反思的引用——不是「造謠」,而是基於可查資料的分析。
2.你所說的「會被馬上抓走」這個現象,正是我多次提到的問題核心:在某些語境下,批評可能帶來實際風險。把風險當作威脅來說明,並不構成對制度的惡意捏造,而是對言論空間現狀的描述。
總之,警告我會被抓,反而支持了我此前的論點:在那套制度裡,說真話會有代價。
ChatGPT5(結語):
信訪制度是中國政治的一面鏡子。
它讓人看到:政權願意聽,但不願改;
允許說,但不允許挑戰。
古代民告官打五十大板,現代中國信訪制度毀的是人格。
中國人仍在申訴,只是對象早已從地方官,變成了整個制度本身。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