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明天會更好》(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5年11月7日訊】網上偶然看到一個視頻,有人找到臺灣歌星和大陸歌星分別合唱《明天會更好》的兩個視頻,將視頻拆散了,一句一句對應來聽,讓觀眾對照兩地歌星兩個時代的演唱風格,從中聽出差別。
這是很有意思的對照。臺灣合唱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歌星基本上都是港臺觀眾熟悉的,大陸合唱是在近年,除了有幾個臺灣歌星參與之外,其餘大多是年輕的生面孔。
《明天會更好》是我多年來一直很喜歡的流行曲,羅大佑、張大春、詹宏志等人作詞,羅大佑作曲。1985年張艾嘉等人召集幾十個歌星,合作錄成一首合唱曲,每人輪唱一兩句,最後來一個大合唱。最近大陸歌星仿其形式,也錄製一次合唱,兩次合唱大異其趣。
當日的臺灣歌星(其中只有香港歌星甄妮)都還相當年輕,個個都像鄰家孩子,樸實無華。他們演唱時都有一種熱情洋溢、激奮向上的感情流露,他們都真誠地被歌詞和旋律感動了,每個人身上都體現出那個時代奮發樂觀的精神。
相反的,今日大陸那些歌手都漂亮時髦,文質彬彬,但歌聲卻空洞輕飄,軟糯浮滑,完全唱不出歌曲本身內蘊的那種精神狀態——這大概就是視頻作者製作這個節目的用意所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臺灣經濟上升期,兩蔣政府展開十大建設,開始摸索電子工業的出路,政治上在解嚴前後,社會開始鬆動,民間民主要求抬頭。隨著文化上的活躍,很多優秀作品破土而出,臺灣的新聞媒體和文藝創作都生機勃發,出現很多廣泛流傳的佳作。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也是一個奮發向上的時期,經濟暢旺,人民安居樂業,滿街招工招貼,每年加薪,官民關係、勞資關係基本融洽,香港的影視作品、文學藝術也適應整個社會氛圍,出現一個全面提升爆發的榮景。
在大陸,那正是改革開放初起,百廢待興,政府放鬆管治,提高生活和言論自由度,西方現代社會學新知不斷引進,社會上各種思潮互相碰撞。政府順應民情,推陳出新,國退民進,造就一波經濟升軌。與此同時,文化上的突破日日新,文學藝術和學校教育也呈現一派新風尚,整個社會充滿奮發圖強、信心十足的氛圍。
中港臺三地,難得地都處在政治開放、經濟上升、文化繁榮的時期,那時的社會氣氛活潑,集體的精神狀態旺盛,人心向好,對未來期望值相當高。也就在這個難得的精神激越時期,出現《明天會更好》這首歌,並因此流行起來,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為什麼今日的大陸歌星唱起這首歌,會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原因就是,時代精神變了,社會氛圍大異其趣,人不是那時代的人,唱的歌也沒有那時代的韻味。大陸那些年輕的歌星,不論男女,都一副懶洋洋的狀態,男的眉清目秀,脂粉氣十足,女的嬌嗲賣萌,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他們的表現,未免令人懷疑,他們是否真的相信「明天會更好」?
時代變了,時代精神也變了,今日大陸,年輕人畢業即失業,有的躺平,有的為生活掙扎,有的在家啃老,有的不婚不育與社會軟對抗,他們眼裡明天會是什麼樣?
八九六四一役,耗盡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與道德正義感,從那時開始,社會的集體意識便逐次淪落,再加上社會不公,黨風腐敗,民間關心國是淪為異端,被殘酷清洗,隨著近年經濟滑落,人心思變,「明天會更好」早已成為一個偽命題。
中國的問題不只是中共的專制統治,更是中共的專制文化長期浸染下的民族精神的淪落。官場整個爛掉了,社會生活機制全面敗壞中,十三億人的內心世界,也因為社會風氣的影響,早已迷失了正常人格。人騙人,人欺人,人害人,整個社會濔漫一種末世的腐化氣息。
當然,在一個爛透了的社會仍有潔身自愛的人,白紙運動中的女大學生、彭載舟、張展等等,但相對於整個社會的淪落,他們就像點滴清流,瞬間就被濁流捲走。
互害的社會怎麼會有明天?怎麼會更好?人人都不知明天會怎麼樣,人人都在等一個巨變的到來。巨變是怎麼變,變好或變壞,變完後又會怎樣樣,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期待。既然如此,明天會更好又從何說起?
八九六四那時,人心向上,民族團結,人民的家國情懷濃烈,中國要重建有民意基礎,也有文化潛能,痛苦短暫,明天會更好卻可以期望。相反的,今日若中共垮臺,不只是中共滅亡,還有民族精神渙散的難題。人民精神頺廢,對未來失去信心,如何凝聚民意,尋找共識,重建未來?
從一支歌可以窺見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從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可以窺見民族的未來。所以中共垮臺不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可能意味著一個長時間災劫的啟端,中國要挨過這個大苦難,大破大立,死去活來,重構民族精神文化,然後才能在廢墟上活過來。
(文章由作者授權轉載自顏純鉤facebook臉書專頁)
来源:作者臉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