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成都迪奧專賣店(圖片來源:Cheng Xin/Getty Images)
根據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國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4%,是今年2月以來最大的降幅﹔製造業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9%,降幅雖然略有收窄,但下降勢頭和方向沒有變。
中共宏觀經濟層面陷入通縮螺旋,物價持續下跌,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進一步加劇經濟活動萎縮,形成惡性循環。
中共官媒把物價下跌的原因歸咎於,第一,上年同期基數高,去年8月CPI上漲0.6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今年價格就跌的慘,是參照物的原因;
第二,食品價格大幅下降,8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3%,而7月份是下降2.7個百分點,食品降價是短期波動;
第三,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導致居民財富效應減弱,消費意願下降﹔第四,通貨緊縮抑制投資者信心,進一步惡化消費循環。
這些是不是通縮的因素呢?是,但是統計局和官媒都有意看不見房間裡的大象,那就是中國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均,這是通縮的核心因素。
中國最富有的1%的人口,擁有全國約31-35%的財富,而最貧窮50%僅有8%,Gini係數約0.73,嚴重不平等。財富集中於1%群體,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低,再富的人也只有一個胃口,再怎麼胡吃海塞也吃不到哪裡去﹔床哪怕是象牙做的,每天睡覺一張床就夠了,富人更傾向於存款和投資。而中國的富人財富大多來路不正,更傾向於把財富轉移到海外,富人無法支撐中國的消費。
而底層的50%因房地產低迷、工資停滯、和失業上升,他們沒錢消費,再加上沒有保障制度,有錢也要存起來以防萬一。
在貧富差距這麼大的情況下,中共的刺激政策有限,除非直接發錢或者提高收入,否則提振內需沒門。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也好不到哪兒去,耐用品通縮3.7%,比2008金融危機還嚴重,這反映了中產階級消費信心崩塌。
中國目前的通縮恐懼來源於需求冷卻,如果不解決分配問題,CPI將持續負增長,不患貧、只患不均。
製造業出廠價格指數PPI持續下降,中共官方的解釋有兩點:一是產能過剩,需求跟不上﹔二是出口挑戰加劇,外部因素顯著影響PPI。
8月份對美國出口同比暴跌超過33%,連續第五個月雙位數下降,雖然對歐盟出口增長10%,對東盟出口增長22.5%,但這些市場無法替代美國市場規模。
同樣的,官媒故意看不見房間內的大象——制度問題。地方政府官員受績效考核驅動,單一追求GDP增速,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張生產,導致嚴重產能過剩。
雖然現在習近平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績效不能只看GDP和項目數量,還需考慮債務,但實際執行中,官員仍然把本地GDP當作最主要的目標,導致重複投資和市場扭曲。
儘管北京試圖對抗過剩,反內卷,但地方官員要抵抗,因為政治回報低,他們的職業前景仍跟本地GDP掛鉤,反內卷都希望把對手反死,自己脫穎而出獨佔市場。結果導致省份之間競爭,設立貿易壁壘。所以說,中國通縮螺旋是財富分配不均和政策導向的產物,這些問題不改革無法擺脫通縮螺旋,而這些問題就不僅限於經濟改革,這就閑扯到政治改革,中共搞政治改革?那如果與虎謀皮一般。
来源:東方縱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