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將八年抗戰改十四年 學者:還是中華民國在抗日(圖)


圖為1945年9月3日時代週刊,封面為故總統蔣中正。
圖為1945年9月3日時代週刊,封面為故總統蔣中正。(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8月17日訊】今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 80 週年,中國舉辦大規模紀念活動,並持續推動將「八年抗戰」改稱「十四年抗戰」。台灣黨政人士與學者指出,中共藉機強化「一中」敘事、矮化中華民國,但事實上,對日抗戰的主體始終是中華民國政府,紀念的真正意義應回歸「珍視和平、拒絕侵略」。

黨政人士批評,中國將抗戰勝利與「一中原則」連結,甚至濫用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企圖製造台灣歸屬的假象,這是對歷史的扭曲。他們強調,二戰勝利的核心價值在於民主與團結,而非威權侵略,唯有自由與民主才能帶來國家發展。

據中央社報導,中國教育部自 2017 年起,將中小學教材中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將起點提前至 1931 年「九一八事變」。針對中共爭奪抗戰話語權,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鐘受訪表示,「戰爭獲得勝利」是民族主義(Nationalism)興奮劑,可說已刻劃在人類各民族的DNA裡,所以世界各國都會慶祝歷史上的戰爭勝利,例如法國人至今仍紀念拿破崙,美國人仍會慶祝二戰勝利,且持續有影視作品呈顯當年美軍在歐陸、太平洋戰區的故事。

李福鐘說明,當二戰像美俄等戰勝國至今仍在慶祝二戰勝利,他對中國慶祝抗戰勝利不感訝異,況且,目前統治中國的中國共產黨政權,是經聯合國認證的中國合法政府;即便中共在對日抗戰期間,是採「一面抗日,一面壯大自己」,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也沒有理由駁斥中共沒有抗戰。

對於中共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李福鐘認為,歷史學角度從不相信「上一代講的就是對的」,八年抗戰是以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權角度,從1937年盧溝橋事件到淞滬會戰開始,確實是八年抗戰;但如果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為計算起點,確實是十四年抗戰,而他並不反對這種表述方式。

李福鐘提到,從中國人角度,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被日本占領是「天大地大的事情」,且從1931年起中日就已開始局部熱戰,像是1932年「一二八事變」、1933年長城戰役,都是中華民國國軍在跟日本作戰,「中國共產黨沒有那麼早抗日,只不過是口頭抗日喊得很大聲」,所以若要說十四年抗戰,也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抗日。

二戰結束80週年,台灣內部也掀起「抗戰」與「終戰」用詞討論。國史館近日舉辦多項紀念終戰80周年活動,館長陳儀深15日在座談會指出,活動消息見報後,立刻遭到特定人士批評使用「終戰」是一種媚日的態度,不直接使用「抗戰勝利」,是在迴避或曲解歷史。

陳儀深說明,只看標題就攻擊,雖然反映社會分歧、政治對立的現實,但卻是不必要、也是不公平的過度解讀,「終戰」字面意義就是戰爭結束,具有中性的意涵。

抗戰與終戰涉及定義,李福鐘認為,已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要如何定義二戰結束80週年比較尷尬,因為現今約3/4本省人的祖先或仍在世長輩,對於二戰的歷史記憶和外省人與其後代是截然不同的。

李福鐘說明,台灣人在二戰期間的記憶是20萬名台灣人擔任台籍日本兵,台灣在1944年至1945年間密集遭受美國軍機空襲,台灣人對於太平洋戰爭的記憶是相當悲慘的,固然也有李友邦等台籍人士赴中國投身抗戰,但所占比率不到當時台灣人口的0.1%。

李福鐘進一步解釋,當蔣介石、蔣經國2位蔣總統到台灣後,仍認為國民黨政府是中國正統政府,將一整套包含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記憶帶到台灣,並透過教育灌輸給不分族群背景的台灣人,特別是在三軍官校以灌輸片面及高壓式的歷史教育給軍校生,形塑數個世代台灣軍人的歷史記憶。

如何處理台灣內部存在的歷史記憶差異,李福鐘認為,務實做法是中華民國台灣的官方歷史敘事要以「Y」字型處理,Y字的上半部有兩條線,一條線是上溯自同盟會、辛亥革命以及北伐、抗戰的中華民國史,另一條線則以台灣島與台灣人的歷史為主軸,然後在Y字下半部,也就是1945年二戰結束時合而為一,讓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都能兼顧。



責任編輯:立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