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德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佛家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中國幾千年傳統崇尚「行善積德」。積德又分為陰德和陽德。這是為什麼?做好事會有福報,為什麼還要有這種區分?
「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做好事,因為發心不同,所作功德也會有區別。比如,許多人做好事卻懷有功利心,有所求的,為了利益回報;有些社團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到敬老院關照孤寡老人,又是拍照又是錄製視頻,功利性大於慈善性。這些是不是做好事?是做好事,因為的確對別人有益,不過,這種做了好事要讓別人知道的行善叫做「積陽德」。
而「積陰德」與此相反。「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出發點也不是為了自己。指暗中做的好事。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德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
「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積陰德的人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但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上天會加以賜福;積陽善的人,做好事被人們知道,會受到人們的稱讚而享有盛名。相比陽善,陰德更具有無量功德福報。
我國傳統文化典籍《了凡四訓》雖然不是佛經,但它與佛教的思想是一致的。佛教裡講三世因果,因果通三世,莫疑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我們常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行善之人,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作惡之人,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做了好事,到處宣揚,刻意讓別人知道,並不是真善,而是偽善,有福德並無功德。而積陰德,縱然面對得是他人的奚落、冷漠、歧視,也能做到心無罣礙。積陰德的人一片誠心助人,而不圖回報,是真正意義上的善良,這樣的陰德是為功德。福德與功德之間差個最難做到的大愛和如菩薩般的大慈大悲的發心。大部分人只能做到小善,大愛無私最難做到。
比如默默出資捐款搭橋、捨粥賑災,或是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以免他人滑倒等等。另外,社會上還有許多人在他人危難緊急的時候,不顧個人安危,救人於生死之間,救人之後不留名,悄悄隱退於人們的視線。這種善良就是真善,就是在積陰德。除了以上種種,我們每天給他人微笑,嘴上常言善語、吉祥話,令他人心生歡喜,這也是在積陰德。
10件最損「陰德」的事 要常反省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要經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做了多少積德的事,又做了多少損德的事。善的繼續堅持,不善的,就要及時糾正。
下面這10件事,最損「陰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一、忍作殘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慈悲憐憫之心。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教育他愛護保護動物,不要以殘害動物為樂,不但是在培養他的性德,也是在為他積德。現在的網路遊戲中,很多充滿暴力色彩,害人不淺。
二、以惡為能
有些人把作惡當成能耐,把欺負別人當成本事,厲害霸氣,還得意洋洋,引以為豪。這種行為,我們千萬不要有。
三、誑諸無識
學了一點本事,不是用來服務大眾,不是為了利益國家社會,而是用來欺騙那些無知愚昧的人,使他們上當,騙取他們的錢財。現在的網路上,充斥著這種把戲,處處是陷阱。
四、是非不當
為人處世,應該明辨是非,剛正不阿。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好處,就顛倒黑白,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
五、受恩不感
受了別人恩惠,要時刻牢記人家的恩情,想著報答。但現在有些人鼠目寸光,接受了別人的恩惠,根本不想著報答,還認為是自己有本事,是別人愚蠢。
六、念怨不休
別人得罪了我們,別人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情,我們要學會忘記,不能老記在心裡,應該給他人一個改過從新的機會。如果念怨不休,就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煩惱,對解決問題,沒有一點益處。
七、侵辱道德
道德高尚的人,是社會風清氣正的榜樣,應該尊重他們,效法他們。不能看什麼人都以金錢為標準,欺負侵犯那些沒有錢的有德之人。
八、誹謗聖賢
幾千年來,我們的文化和精神,都是靠著聖賢的教導和引領,他們是我們的文化之根,是我們做人的榜樣,尊重還來不及,怎麼可以誹謗呢?
九、願人有失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想著別人也得不到;自己得到的,卻不希望別人得到。看到別人得到了,就心生嫉妒和怨恨,總盼望著人家快點倒霉,快點有所損失,這種念頭一定要杜絕。
十、訐人之私
既然叫隱私,就是不願意向外宣揚的,但越是這樣,就越會引起別人的好奇心。所以現在網上很多揭露別人隱私的行為,這種行為很不厚道。如果知道了別人的隱私,就要守口如瓶,幫人家保密,對待朋友如此,對待陌生人也應該這樣。
責任編輯:聞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