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高階主管薪酬2024年降幅最高達82.4%。(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24日訊】據報導,2024年中國銀行業高階主管薪酬下降的公司近8成,降幅最高達82.4%。中國證監會本月也發布新規,要求基金經理薪酬與業績深度綁定,避免某些明星基金經理產品大虧仍領千萬年薪。
陸媒「財經」雜誌報導,近年來,銀行業績承壓,多數銀行高階主管(含董監事)薪酬縮水。
報導引用數據指出,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33家銀行管理層薪酬總額與上一年相比減少,佔比78.5%,最高降幅達82.4%。同時,受薪酬結構調整影響,也有些銀行出現「高管降薪、員工漲薪」現象。
報導指出,高管降薪其實是近年銀行業發展變局的一個反映。在息差縮小、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下,銀行經營壓力普遍加大,不少銀行均在財報中強調「降本增效」。
與此同時,結構性調整也是近年一個重要變數。2022年8月,中國財政部下發通知,要求國有金融企業有效平衡好領導班子、中層幹部和基層員工的收入分配關係,加大向一線員工、基層員工傾斜力度等。此後,多家銀行明確薪酬分配向「價值創造」的職位傾斜。
報導說,拉長時間來看,中國銀行高管降薪早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就拉開大幕。2015年官方針對央企主要負責人提出薪酬改革方案,俗稱「限薪令」,高管平均薪酬從「限薪令」前的平均人民幣110萬元降至60萬元左右,近年有所回升。
從2024年情況來看,國有大行高管薪酬仍多在人民幣100萬元(約新台幣420萬元)以下,中小銀行管理層薪酬持續領跑。
「降薪」之風普遍吹向金融業。今年5月7日,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將基金經理薪酬與基金業績深度綁定,也引發行業變革。
證券時報報導,當前大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年薪普遍在200萬至400萬元,但與業績脫節,引發投資者質疑。2022至2023年,行業整體虧損近2兆元,卻收取超2700億元管理費,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產品大幅虧損仍領千萬年薪,利益失衡有違公平。
此次改革首先是風險共擔。新規要求主動型基金經理按比例「跟投」所管產品並設「鎖定期」。其次,新規規定產品業績指標考核權重不低於80%,3年以上產品業績低於基準超10個百分點,績效薪酬應明顯下降;顯著超過基準的,可合理漲薪。(編輯:張淑伶/謝怡璇)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