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代只注重外在形式的「善行」會使修行走上岔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佛陀的教誨中,末法時代被描述為一個修行很難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人利慾熏心,學佛是為了謀取個人的名利,寺廟成為魔鬼的殿堂,雖然仍有人修行,但他們的修行之路卻如盲人騎瞎馬,險像環生,很容易入魔道。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修行人認為自己在行善積德,卻不知這種善行其實是在造惡業,甚至是很大的罪業,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善行會變成罪業呢?又該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修行誤區呢?今天就讓我們從一個修行人在其夢中得到的開示,一起揭開末法時代修行人的迷霧。
在現代的一個山村裡有一個年輕的修行者叫妙善,他自幼聽聞佛法、對修行充滿嚮往,成年後他開始修行,並希望能在末法時代為眾生點亮一盞燈。妙善每日念佛經,幫助別人,建廟修塔,似乎一切都在朝著解脫的方向前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妙善的內心卻生出了很多疑惑,他發現自己雖然行善無數,但煩惱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貪嗔痴時常升起,甚至比未修行時還要嚴重。一天夜裡,妙善跪在佛像前放聲大哭道,佛陀,我每日唸經行善,為什麼內心無法感到清靜安寧?
正當妙善感到絕望之際,奇蹟發生了:他在疲憊中昏睡過去,夢見一片祥光籠罩大地,一個菩薩乘白象而來,光輝燦爛,溫柔慈悲,菩薩看著妙善緩緩說道,末法時代許多人都犯了和你一樣的錯,以為自己在行善,實則在造惡。菩薩向妙善指出了四個「行善」的陷阱。
一.執著於形式的佈施名利陷阱。菩薩問妙善,你佈施時內心在想什麼?妙善回想起一次佈施,他想通過捐錢實現彎道超車,早日圓滿,於是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捐給了當地的寺廟,被稱贊成大善人,內心充滿了喜悅,但看到寺廟裡的人開豪車,心中便升起怨恨。
菩薩嘆息道,末法時代,許多人佈施並非出自真心,而是想通過捐錢來代替修行和追求名聲甚至是來世的福報,他們佈施後,內心升起驕慢,認為自己功德無量,殊不知,這種佈施不僅無法積累善業,反而會增長自己的嗔心和對方的貪心。
二.為名而修的持戒傲慢根源。接著菩薩問妙善道,你持戒是為了什麼?妙善回憶自己修行後經常刻意表現自己與眾不同,展示自己的持戒威嚴,他意識到自己持戒的目的並非為了內心的覺知,而是為了表現與眾不同從而獲得他人敬仰。菩薩嘆息道,這樣的持戒不但不能帶來清靜反而增長傲慢和執著。真正的持戒是為了讓內心清靜從而達到覺悟,而非外在的形式。持戒的目的是為了降住自己內心的貪嗔痴,絕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三.帶有執著的禪修迷幻體驗。妙善還向菩薩訴說了自己禪定中的困惑,他在禪定時感受到光明與寧靜,沾沾自喜,對於那些無法感受到這種體驗的修行者,心生輕視,認為他們修得不如他好,他甚至開始追求這種禪定後帶來的體驗。菩薩慈悲地說道,禪修並非是為了獲得某種體驗,而是為了覺知當下的真相,破除對自我與世界的執著。
四.不具智慧的弘法。最後菩薩指出了妙善在弘法上的錯誤。妙善在弘法時為了讓大家對佛法感興趣,故意誇大了佛法中的神通和功德。他的確吸引了很多人,但這些人只追求佛法中的奇蹟而非佛法的覺悟之道。菩薩嘆息道,這樣的弘法不但不能利益眾生,反而讓他們誤入歧途。真正的弘法應如實傳遞佛陀的教誨,開啟眾生的智慧,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去曲解佛法。
面對妙善的困惑,菩薩慈悲地說道,根源在於內心,若心不清靜,善行變惡果。那麼如何清靜內心便是解開這些問題的關鍵。菩薩繼續說道,末法時代,眾生執著於外在形式,忽略了內在的發心和智慧,以上四種善行之所以會轉為造罪的因緣,就是因為心污染了。妙善恍然大悟地說道,菩薩,我總以為善行只需按佛陀的教誨去做便能成就,原來真正的修行在於內心的純淨。菩薩點頭讚許道,若心不清靜,一切善行都是緣木求魚,唯有以純淨的心去行善,才能真正積累功德。
在菩薩的開示下,妙善終於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修行。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以為的善行竟然暗藏如此多的陷阱。更讓他不安的是,他發現這些問題不僅出現在他自己身上,也普遍存在於末法時代的修行者中。妙善跪地向菩薩禮拜道:菩薩,今天我明白了真正的修行,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過錯。菩薩看著他慈悲地說,一切善行的根本在於清靜的發心和智慧的引導,末法時代雖障礙重重,但只要保持清靜心,依佛法而行,必能走向解脫。
妙善在夢中磕頭謝恩,當他醒來時天已大亮,他感到內心無比清靜,一切困惑煙消雲散。他明白是菩薩的開示為他點亮了一盞燈,指引他走上正確的修行之路。末法時代雖充滿挑戰和誘惑,但只要我們心存正念,保持清靜和智慧,便能識破那些看似善行實則造惡的陷阱。真正的修行不在於外在的形式和名聲,而在於內心的覺悟。
責任編輯:申思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