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是魏晉時期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三國兩晉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修真大道,他們或入朝為官,或遊戲人間,留下大量神跡,道家學說也越來越得到士大夫階層的重視。葛洪便降生在這一時期。葛洪因邦人稱其為「抱朴之士」故以自號「抱朴子」,人們稱之為葛仙翁。抱朴一詞是出自於《道德經》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之句。這揭示了他與道家深厚的淵源。
生逢亂世 刻苦求學
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今江蘇句容),出生於晉太康四年(283),卒於興寧元年(363年),終年八十一歲。
在中國歷史上,兩晉是戰亂頻發的年代。在經歷了短短十年的太康之治後,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戰火和喪亂籠罩在中原大地久久不能散去。葛洪即於晉武帝太康四年,降生在這樣一個即將陷入混亂時代的士族家庭中。
他的先祖葛浦廬是輔佐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因戰功被封為下邳僮縣侯。葛洪的祖父葛系,博學多才,無所不涉,為東吳大臣,封壽縣侯。他的父親葛悌以孝順友愛而聞名,在吳國時歷任五官郎、中護軍、會稽太守等職,在他治理下社會出現了「德化尤異,恩洽刑清,野有頌聲,路無奸跡」(《抱朴子外篇》)的大治之景象。晉滅吳後,任肥鄉令、邵陵太守。
葛洪的出身顯赫,但家族卻沒有給葛洪帶來長久庇護,在十三歲那年,父親去世,夙失庭訊,家道中落,葛洪只得親自操持農活。又累遭戰火,祖輩們遺留下來的典籍也蕩然無存。
葛洪是父親第三個兒子,幼時被父母嬌養,而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卻沒有使他一蹶不振,葛洪利用農樵之暇,背著書箱不遠千里尋師請教。沒錢買紙筆,就砍柴賣錢。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就在菜園裡學習,拿柴火當筆。偶爾得到一張紙,便會在上面反反覆覆的書寫練習,字多到沒人能看懂他寫的東西。「益破功日伐薪賣之,以給紙筆,就營田處,以柴火書寫。坐此之故,不得早涉文藝。常乏紙,每所寫,反覆有字,人尠能讀也。」(《抱朴子外篇》)葛洪天資聰慧,又刻苦學習,不久便在鄉裡以儒學知名。
師承道家 繼承絕學
葛洪勤學好問,根基非凡,他自小對道家的學問也很感興趣,「余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每有異聞,則以為喜。雖見毀笑,不以為戚。」(《抱朴子‧內篇》),「故權貴之家,雖咫尺弗從也;知道之士,雖艱遠必造也。」(《晉書》)葛洪求道的心異常堅定,不畏路途險遠。
或許機緣已成,在尋師訪道的過程中,十六歲的葛洪拜入了學識淵博的高人鄭隱門下。鄭隱是精通天文地理等各種學問的儒學大家,亦掌握道家的修煉方法「鄭君不徒明五經、知仙道而已,兼綜九宮三奇、推步天文、河洛纖記、莫不精研。」(《抱朴子‧內篇》)
葛洪隨鄭隱修煉,過程中看到師父許多不同尋常的現象。「鄭君時年出八十,先髮鬢斑白,數年間又黑,顏色豐悅,能引強弩射百步,步行日數百里,飲酒二鬥不醉。每上山,體力輕便,登危越險,年少追之,多所不及。」(《抱朴子‧內篇》)
神奇的還不止如此,有一次鄭君遠行遇到大風,又有強盜擋路,同行的人都沒有糧食了,鄭君就把米給了他們,自己一連五十多天沒有吃東西,也不覺得飢餓。「鄭君嘗從豫章還,於掘溝浦中,連值大風。又聞前多劫賊,同侶攀留鄭君,以須後伴,人人皆以糧少,鄭君推米以恤諸人,己不復食,五十日亦不飢。」 (《抱朴子‧內篇》)
鄭隱無所不通,但平時教授學生《禮記》、《尚書》等儒家經典。因道家修煉講單傳,雖然弟子眾多,師父也只會挑一個道德高、根基好的弟子傳承本門真正修煉的方法。他有五十多個學生,卻只把修煉的法門傳給了葛洪一人,「然弟子五十餘人,唯余見受《金丹之經》及《三皇內文》、《枕中五行記》,其餘人乃有不得一觀此書之首題者矣。」(《抱朴子‧內篇》)
值得一提的是,鄭隱師從葛玄,這位葛玄是葛洪的堂祖父。葛玄曾入天台赤城山學道,在吳時學道得仙。干寶所著的《搜神記》對他的特異功能也有所記載,「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冬為客設生瓜棗,夏致冰雪。又以數十錢使人散投井中,玄以一器於井上呼之,錢一一飛從井出。為客設酒,無人傳杯,杯自至前,如或不盡,杯不去也。」
那葛玄的師父又是誰呢?史載葛玄師從左元放受《九丹液仙經》。這位左元放正是三國時著名方士左慈。據《後漢書》記載,左慈有奇術,變化萬端。有一次,左慈參加曹操的宴請,珍饈基本都備齊了,唯獨少了吳國松江的鱸魚。他就讓人在銅盆倒入水,自己則在盆中釣魚,不一會兒竟然掉得一條鱸魚,這讓在座的賓客都目瞪口呆。
他還有神足通,孫權因聽了蠱惑,以為左慈不是正道,就想趁出遊之時從背後刺殺他,可騎馬的孫權卻趕不上慢走的左慈。「後出遊,謂慈俱行,令慈行於馬前,欲自後刺殺之。慈著木屐,持青竹杖,徐徐緩步行,常在馬前百步,著鞭策馬,操兵器逐之,終不能及。送知其有道,乃止。」(《神仙傳》)
左慈道術高深,遊戲人間,後傳道於葛玄,丹成仙去。這樣算來,葛洪應是左慈這一門的第三代傳人。
左慈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亂世修煉 屍解成仙
太安元年(302年),鄭隱料到江南戰事將起,便帶領其餘弟子們歸霍山修道煉丹去了。此時葛洪方才二十歲,師父留葛洪在亂世歷煉,一邊修道,一邊著書立說,完成歷史使命。第二年,江南果起兵災,張昌率流民作亂,葛洪便加入軍隊,因平亂有功被封為伏波將軍,後功成身退,為了收集道書,前往洛陽。卻因戰亂而未能如願。
此時,他的故人嵇含被任命為廣州刺史,嵇含便表請葛洪為參軍,於是葛洪便動身前往廣州。可嵇含未及成行卻為仇人所殺,葛洪就在廣州一帶繼續修煉,這一待就是十多年的時間。此時各處的任命他全部拒絕。在此期間,葛洪遇到了南海太守鮑玄。鮑玄有著高深的道術,可以推斷未來之事。他對葛洪極為賞識,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晉愍帝建興二年(公元314年),葛洪返回故鄉,在此期間,朝廷多次敦請葛洪為官,葛洪皆不就。
到晉元帝司馬睿任丞相時,征葛洪為掾,葛洪大隱於朝,繼續著書、修煉。
晉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司徒王導招補州主簿,葛洪轉為司徒掾,遷諮議參軍。當時,著名的史學家干寶非常欣賞葛洪的才學,「薦洪才堪國史,選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洪固辭不就。」(《晉書》)
葛洪在五旬之時,以自己年老,想要煉丹求得長生為由,又聽說交趾出產煉丹的原料,便請求皇帝為句漏令。起初皇帝不允,後來見他修道之心非常堅定,才答應了他的請求。「以年老,欲練丹以祈遐壽,聞交址出丹,求為句漏令。帝以洪資高,不許。洪曰:『非欲為榮,以有丹耳。』帝從之。」 (《晉書》)
當葛洪率領子侄來到廣州時,刺史鄧岳知葛洪有道,對他非常尊敬,強留葛洪住下,並上表葛洪為東官太守,葛洪早已放下了對名利的追求,一生為了修道多次辭官,對鄧岳的盛情挽留,當然是沒有動心。
辭別鄧岳後,葛洪來到羅浮山,此後三十年,他一直在那裡修道煉丹,著書立說,完成了大量著作。 「其餘所著碑誄詩賦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隱逸、集異等傳各十卷,又抄《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技雜事三百一十卷,《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四卷。」(《晉書》)
晉哀帝興寧元年(363)年,葛洪突然寫信給鄧岳說:我馬上就要出發尋找師父了。鄧岳看到信後,狼狽前往告別。「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見。時年八十一。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屍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屍解得仙雲。」(《晉書》)
葛洪十六歲拜師,修道六十五年,完成了鋪墊中華神傳文明的歷史使命,修煉圓滿,終成大道。為了給後人留下修煉成仙的印證,他死亡時顯示出了種種異於常人的現象,屍解而去。
古人的煉丹濟世圖(攝影:yi-hsin Lu/看中國)
仙家學說 指點後人
葛洪一生除了修道外,還用了大量時間寫作,特別是在羅浮山修道煉丹的時期。「在山積年,優遊養閒,著述不輟」(《晉書》)葛洪雖然著作等身,可惜的是流傳下來就只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等幾本而已。
其中《神仙傳》、《抱朴子內篇》言神仙、修煉之事,影響了古今許多修道之士。南朝陶弘景十歲時看了《神仙傳》後,便有修仙學道的志氣。他「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死時「屈申如常,香氣累日,氛氳滿山。」 (《南史》)陶弘景死後,身體和活著一樣,而且不知道哪裡來的香氣一連幾日不絕,其實已得道成仙。
現代人常常執迷於所看到的東西,謂之眼見為實,所以不相信神的人也大有人在。對此,葛洪認為 「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所以,「不見仙人,不可謂世間無仙人也」。(《抱朴子‧內篇》)
葛洪舉例說,歷史上有神仙存在的大量記載,劉向在《列仙傳》中就舉出了七十餘位仙人,劉向學識淵博,思理清澄,他的記載是可信的。再有,許多正史都記載了神仙事跡,「而後漢書又載,魏尚能坐在立亡,張楷能興雲起霧。皆良史所記,信而有徵。而此術事皆在神仙之部,其非妄作可知矣。」(《抱朴子‧內篇》)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因看不見神佛而反對神佛的存在,實在不是一種理性的思維。「雖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畢見焉。雖稟極聰,而有聲者不可盡聞焉。」(《抱朴子‧內篇》)
葛洪告訴後人神仙實有,仙道可學,他介紹了許多丹藥的配方和煉製過程。可惜的是,現代人將葛洪的煉製丹藥的行為當作是一種失敗了的科學嘗試,在承認了它的科學性的同時,大加撻伐其迷信與虛妄。
葛洪認為「上古真人愍念將來之可教者,為作方法,委曲欲使其脫死亡之禍耳,可謂至言矣。然而俗人終不肯信,謂為虛文。」(《抱朴子‧內篇》)老子也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現在許多人不只是大笑了,甚至是破口大罵、舉報,口出封建迷信等詞,令人無奈。
同時,葛洪還告誡後人,重德是得道長生的基礎,「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抱朴子‧內篇》)歷史上相信服食金丹能成仙的人非常多,也有不少達官貴人甚至皇帝都服食過丹藥,但不重心性,不重德,只當藥吃是沒有效果的,葛洪正是將這一天機告知後世修道之人。
歷史上有的皇帝服丹藥之前讓死刑犯試吃,有的要享受完人生,等快死了再吃的,結果怎樣一推便知。故而現代人將服丹藥而死的皇帝說成重金屬中毒,其實是非常片面的。
葛洪認為「覽諸道戒,無不云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蜩人之急,救人之窮,手不傷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妒勝己,不佞諂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抱朴子‧內篇》)
修道長生者應先成為一個有德之人,多行善事,不做惡事,除去不好的心,如此才會得到上天的賜福。相反,作惡多端之人,司過之神也在記錄著他的所作所為,「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筭,筭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逢憂患,筭盡則人死,諸應奪筭者,有數百事,不可具論。」(《抱朴子‧內篇》)
除此之外,葛洪還介紹了「內丹」、「辟穀」等一些修煉方法與現象,還提到了許多道家修煉典籍,豐富了人們對不同修煉法門的認識。
明朝丁雲鵬葛洪移居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世間萬物,有善有惡,有真有假,乃相生相剋之理。修煉的方法也是一樣,同樣有許多假道、邪道在世上流傳,葛洪指出有許多人自號高名,或使用小能小術以誆騙世人,為害不小。「曩者有張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或稱千歲,假託小術,坐在立亡,變形易貌,誑眩黎庶,糾合羣愚,進不以延年益壽為務,退不以消災治病為業,遂以招集奸黨,稱合逆亂,不純自伏其辜,或至殘滅良人,或欺誘百姓,以規財利,錢帛山積,富喻王公,縱肆奢淫,侈服王食,妓妾盈室,管弦成列,刺客死士,為其致用,威傾邦君,勢凌有司,亡命通逃,因為窟藪。」(《抱朴子‧內篇》)
古時求道是非常難的,雖不乏道書,但沒有師父口傳心授,也是無法修煉的。這也導致許多求道之人常常是「萬卷丹書看轉愚」。葛洪提到,道家修煉的師父,很少會將大道的主旨公示於眾,即便是歷史上仙家所寫的道書,也不過是教訓和告誡的語言。那些真正有用的秘訣,只有師徒間口耳相傳,有的寫在不過幾尺長的白色絲綢上,由師父秘密的藏著。「故後之知道者,于吉、容嵩、桂帛諸家,各著千所篇,然率多教誠之言,不肯善為人開顯大向之指歸也。其至真之訣,或但口傳,或不過尋尺之素,在領帶之中,非隨師經久,累勤歷試者,不能得也。」「余晚充鄭君門人,請見方書,告余曰,要道不過尺素,上足以度世,不用多也。」(《抱朴子‧內篇》)
想要求得大道,必先找到真正的明師, 「嗟乎!將來之學者,雖當以求師為務,亦不可以不詳擇為急也。陋狹之夫,行淺德薄,功微緣少,不足成人之道,亦無功課以塞人重恩也。深思其趣,勿令徒勞也。」(《抱朴子‧內篇》)如果而沒有明師指導修煉,這一切就如水中撈月,霧裡看花。
正法修煉會出現許多魔難,因此葛洪告誡後世修道之人,「修至道,訣在於志,不在於富貴也」、「仙者,唯須篤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靜,便可得之」,「非長生難也,聞道難也;非聞道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抱朴子‧內篇》)真乃仙家之言也。
(此文取自:清源〈通儒、知兵、精醫、得道:葛洪的傳奇人〉一文。本文經過刪改)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