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雨聲讀書聲」很美 但重點在下聯(圖)

發表:2023-07-10 15: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無錫東林書院 依庸堂今貌。對聯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圖片經過裁剪)
無錫東林書院依庸堂今貌。對聯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圖片經過裁剪)(圖片來源:Zhangzhugang/維基百科)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段著名的對聯出自晚明的東林書院,由復院時的創辦人顧憲成(1550-1612)題寫,作為東林書院的宗旨。

東林書院,又名龜山書院,創立於宋朝,由顧憲成、高攀龍復建於晚明,在今天的江蘇省無錫市。明代東林書院師徒們在此讀聖賢書、議論時政,被政敵稱為東林黨,對晚明歷史影響重大。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作為明代最著名的書院,東林書院在當時國家的政治社會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東林書院的興廢也反映了朝廷政治勢力的消長。

明朝中後期,當時社會上書院講會的風氣十分盛行,東林書院的創建人顧憲成曾在各地講學,聲名鵲起。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東林書院首次大會,當時顧憲成廣邀江南學者,聚會三天,形成了書院講學的高潮。此後每月均在書院講學三日,聽眾多達數百人。另外也和鄰近書院交流學問,聯繫密切,包括金壇志矩堂、宜興明道書院、常熟虞山書院和桐城崇實會館等,形成了以東林書院為中心的廣大書院網絡。東林書院巨大的社會效應,也為它贏得了在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東林書院的講授內容,並非為了科舉考試,而是面向廣大群眾,具有王陽明立學的精神。顧憲成希望透過講學,引導人心,改變社會。書院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表達了書院以治世為根本目的的治學精神。而這也是當年孔子講學所體現的儒家正宗風範。

反王學末流、反閹黨

東林書院的發起人以儒家正統自居。他們積極關心時政。在學術上,東林書院標榜「反王學」;政治上,則以「反閹黨」聞名。

對於前者,其實東林書院針對的是空談心性、走向極端的「王學末流」,而非王陽明本人。

對於後者,直指著明朝權力中心的腐化。而隨著東林書院的講學感染了在朝在野的有識之士,許多年輕官員紛紛發聲抨擊腐敗、要求改革。然而因為矛頭直指大奸宦魏忠賢,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東林書院的被毀。

被魏忠賢迫害

受到東林書院講學所啟迪的青年官員,以「清流」形象出現於朝堂之上,引起了魏忠賢的忌恨,故以「東林黨人」稱之。天啟五年(1625)八月,魏忠賢羅織罪名,又矯詔下命,削奪四位主要東林人士的官職誥命。同年十二月,魏忠賢又發布《東林黨人榜》,公開通緝三百零九名「東林黨」人士,意圖趕盡殺絕。

天啟六年,魏忠賢再逼死院長高攀龍,又殺害了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東林七賢。更將東林書院封閉,除了先賢祠堂以外,全部拆毀,夷為瓦礫。曾經盛極一時的東林書院,田地和建築材料都被變賣,而所得金錢全部運往宮中內庫。一時之間,東林黨在朝廷中的檯面勢力幾乎被滅。

雖然當時北京的東林人士「纍纍相接,駢首就誅」,但由於根基深厚,殘餘的東林人士轉移到無錫東南鴻山間,在祠宇道舍裡繼續堅持講學。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南宋末年,蒙古帝國建國號為「大元」,揮軍南下,鐵蹄踏破最後的大宋江山。宋末宰相文天祥奮勇禦敵,即使孤臣無力可回天,依舊誓死不降。臨死之前,留下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句話,至今依然照耀著後人。而它所體現的,是無私無我、捨生取義的士人淑世精神。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經典對聯,體現的也是這樣的胸懷。在風雨如晦的紛亂時代,作為知識分子,依舊要能耐著性子,涵養自身能力與道德。然而,這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讀聖賢書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國、天下的太平清和。

《禮記‧大學》有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中堅持靜心讀書的根本目的,也是這副對聯的根本精神。

責任編輯:李子霽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