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個港口空箱堆積如山,凸顯外貿出口陷入困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2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初期,供應鏈緊張導致用於海運的集裝箱也成了緊俏貨,一時間「一箱難求」。但是現在,中國多個港口空箱堆積如山,凸顯外需不振,中國外貿出口陷入困境。
2021年,全球海運需求飆升,運價高漲、港口堵塞嚴重。然而,兩年後的現在,海運的運價跌回疫情前水平,特別是突然放棄「清零」防疫政策、官媒宣稱全力拼經濟的中國,在各大港口,空集裝箱堆積如山。
全球集裝箱交易平臺Container xChange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第6週(2月5—11日),上海港的40英尺集裝箱CAx(集裝箱可用指數)高達0.64,已經連續11週在0.6上方。
集裝箱可用指數是衡量港口進港集裝箱與出港集裝箱的比率,指數高於0.5,表明港口的進港集裝箱多於出港集裝箱,容易造成空集裝箱在港口堆積的情況;指數低於0.5,則表明出港集裝箱多於進港集裝箱,從而形成「一箱難求」的局面。
綜合中國財新網等媒體報導,一名上海港碼頭操作人員稱,「碼頭的空箱都堆滿了,現在很多都堆到太倉去了,這種景象很多年都沒見過了。」
在上海港開集裝箱卡車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如今港口有很多空集裝箱,他們的工作量也因此受到影響。「我們現在已經很少加班了。以前加班時,通常是上班12小時,休息12小時,現在是上班12小時,休息24小時。」
不僅是上海,空集裝箱堆積如山的現象正在廣州、寧波、天津等中國各大港口出現。
與過去三年相比,今年1月份中國港口的數據顯示,中國有更多的集裝箱可用。
「有更多的集裝箱可用」,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對於集裝箱過剩背後的原因,中國貨運代理人士分析,主要是因為年前沒有等來出口訂單爆發,很多工廠提前放假,空集裝箱沒能及時轉運出去,從而造成港口空箱積壓。而年後本來就是淡季,出口量不高,於是空箱持續累積。
在廣東深圳一做外貿生意的肖女士2月15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受到中美關係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響,產業鏈已經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她說:「外貿生意在大轉向,(外商)訂單都取消了。人家的訂單去了越南、印尼,還有泰國,直接在那邊下單了。產業鏈移到東南亞了。這樣一來,貨櫃運輸也就不行了,所以外貿公司要想其它辦法。」
外國商會的報告也印證了外資正在撤離中國。例如,中國歐盟商會2月14日發布2023/2024年度的《上海建議書》。該報告調查顯示,跨國企業在上海設立總部的信心不再,僅有12%的歐洲商家願意在上海設亞太總部,而且有500家企業因去年上海封城和「清零」防疫政策所帶來的運營干擾,已轉往新加坡設立總部。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說:「信心受損後,需要時間重建。所以,目前最新的流行語是分散投資和去風險化……企業現在多著眼於風險評估,因此,必須分散投資,過去對中國的投資,可能轉往如東南亞國家。」
對此,觀察人士表示,外貿企業目前對於投資中國仍處於觀望階段,因此,北京當局的當務之急是要消除任何對經濟、市場和政策的不確定性,讓企業能安心投資,人民安心消費,才能刺激經濟穩步復甦。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