弔念妻子的千年名作(圖)

淺論遣悲懷

作者:盧乙欣 發表:2022-10-30 10: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這裡要為各位三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元稹(779年-831年)悼念亡妻韋叢、創作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的一組七律名詩--《遣悲懷》。

元稹,字微之,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河南(今河南洛陽市)人。唐德宗貞元九年,元稹明經及第,曾經擔任監察御史、江陵士曹參軍、通州司馬等官職。

唐穆宗長慶二年,元稹出任宰相一職,不久出為同州刺史、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在世齊名的他倆終生為好友,時稱「元白」,他倆同時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從貞元到太和三十年間,他們一同提倡通俗化、大眾化的詩歌。這類反映當時社會現實、介於雅俗之間的作品,被稱為「元白體」。元稹寫過許多諷喻詩,是中唐著名詩人,但他反映現實的深度不如白居易。元稹著有《元氏長慶集》,現留存於世的詩作有八百三十多首。

韋叢(783年-809年),字茂之,韋夏卿的嫡出季女,母親裴氏是唐代宰相裴耀卿孫。韋叢是元稹的首任妻子,生育五子一女。

韋叢是在元稹尚未成名之際嫁給他的,婚後兩人感情非常好。四年後,前往河南任官的元稹正值騰達飛黃期間,但偏偏遭逢韋叢在秋天病逝,年僅二十七歲的韋叢香消玉殞,著實令元稹傷神,加上他當時無法趕回到長安親自參與下葬儀式,因此更增添愁悶。不時緬懷亡妻的他,也為亡妻創作過不少悼亡詩。

元和五年,元稹被貶至江陵,仍難忘韋叢的他,便在此情狀下寫下了亡妻詩中最為著名的《遣悲懷》三首。

清朝章燮注引用蘅塘退士云:「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範圍者。勿以淺近乎之。」

關於韋叢與元稹之事,古人亦有記載。例如唐朝范攄《雲溪友議》云:「元公初娶京兆韋氏,字蕙叢,官未達而苦貧。繼室河東裴氏,字柔之,二夫人俱有才思,時彥以為佳偶。初韋蕙叢卒,不勝其悲,為詩悼之。」

韓愈〈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誌銘〉亦云:「夫人諱叢,字茂之,姓韋氏。其上七世祖父封龍門公。龍門之後世,率相繼為顯官。夫人曾祖父諱伯陽,自萬年令為太原少尹副留守北都,卒贈秘書監。其大王父迢,以都官郎為嶺南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贈左僕射,僕射娶裴氏皋女。皋為給事中,皋父宰相耀卿。夫人於僕射為季女,愛之,選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時始以選校書秘書省中,其後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遺,果直言失官;又起為御史,舉職無所顧。夫人固前受教於賢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於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從儀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陽,從先舅姑兆。銘曰:

詩歌《碩人》,爰敘宗親。女子之事,有以榮身。夫人之先,累公累卿。有赫外祖,相我唐明。歸逢其良,夫夫婦婦。獨不與年,而卒以夭。實生五子,一女之存。銘於好辭,以永於聞。」(收錄於《全唐文卷五六五》)

《遣悲懷・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翻譯:

謝公最偏愛他這位小女兒,但她自從嫁給了像黔婁般貧困的我之後,諸事不順遂。

她看我沒有衣服穿,就尋遍了衣箱,她看我沒有酒喝,就拔下金釵慫恿我拿去換錢來買酒喝。

她摘取野蔬、豆葉來當作飯吃,撿拾落葉當作柴來燒。沒落葉時,便仰望古槐樹,盼望多落下些葉子來。

如今我的俸祿已經超過十萬錢,卻只能為妳設置祭奠儀式與素齋。

賞析:

元稹在這一首詩中,描述了韋叢溫婉純良的性格,以及與她共同度過貧苦生活時的情景。

首句「謝公最小偏憐女」中,元稹特地以謝奕的女兒、王凝的妻子--謝道韞來讚揚妻子出身高貴門戶。

「拔金釵」展現出了韋叢對夫婿的憐愛重情,「野蔬充膳」與「落葉添薪」則展現出韋叢勤儉吃苦的美德。

最末兩句,則將元稹在面對可以過上好日子的機運到,但愛妻已經不在世,無法與之同享富貴生活的悲愴給描寫了出來。

 

《遣悲懷・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翻譯:

往昔我們時常開玩笑談一些身後事,如今都在眼前一一應驗。

我已經將你的衣服都快要送光了,但對於你留下的針線,我仍不忍打開它。

我還會想到與你之間的深情,而對你差遣使喚的女婢、童僕特別憐愛,也曾經因為夢見妳,而燒一些冥錢給妳。

我確實知道這樣的悔恨是人人都會擁有的,那就是貧賤夫妻遭遇的每件事情都是哀傷的。

賞析:

第二首詩是元稹在對韋叢傾訴,自己的諸多行事,均立基於對她的深厚情感,可謂字裡行間充滿質樸近人的真情實意。

無論是不忍心再看見亡妻生前做過的針線,還是顧念舊情而特別疼惜某些下人,或是亡妻入夢而在醒來後,唯恐亡妻所處仍如生前貧困而去燒冥紙。

有研究者認為,第二首最深刻感人,因為通篇並無引用典故,僅僅是夫婿對亡妻傾吐心緒。

章燮評說:「此從死後詠到生前,留言遺物,真情幻變,一一抽出,何等悲懷。」

 

《遣悲懷・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翻譯:

閒坐之時,我為妳感到悲傷,亦為自己難過。百年雖長,但還能有多長時光?

鄧攸最終沒有兒子,也只能感嘆命運本是如此。潘岳悼念亡妻而寫詩,仍然是無用的。

逝後與妻同葬一穴,這事太過渺茫,又有甚麼可盼望的?期望來生再結為夫妻,這就更加難以期待的。

唯有徹夜睜眼思念妳,來報答妳生前未能舒展眉頭、歡露笑顏。

賞析:

這一首詩中,引用了典故:晉朝襄陵人鄧攸、潘岳。鄧攸在晉室南渡期間,曾經痛棄親子來保住亡弟之子,卒時無嗣;潘岳即是中國最出名的美男子潘安。他娶了楊肇的女兒為妻,並在楊氏逝後,作詩悼念。有《悼亡詩》三首成代表作。

第三首令人感到元稹思念亡妻及其悲痛真的是綿綿無盡。雖然是閱讀了三首詩,卻如同閱讀了一篇精彩又感人肺腑的短篇悲劇小說。

人在世,若能遇上這樣一份真摯情感,彌足珍貴,亦無事可攀比。

研究者認為,關於《遣悲懷》三詩真情流露,自然能夠傳頌千年,而清朝洪亮吉則將這元稹的三首詩評論得好。

根據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所載:

明御史江陰李忠毅獄中寄父詩:「出世再應為父子,此心原不問幽明」,讀之使人增天倫之重。宋蘇文忠公《獄中寄子由》詩:「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他生未了因」,讀之令人增友于之誼。唐杜工部送鄭虔詩:「便與先生成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讀之令人增友朋之風義。唐元相悼亡詩:「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讀之令人增伉儷之情。孰謂詩不可以感人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