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到來,即代表「暑氣將要退伏而潛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知道8月23日是甚麼日子嗎?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就是處暑到來之日,這時候的太陽過黃經一五0度。不知道諸君是否覺得奇怪,明明炎夏結束,邁入了秋季,天氣正在轉涼,為何古人還要把這個節氣稱為處暑呢?其實,每年約在國曆8月23日至24日到來的處暑,它的名稱自然同其他節氣一樣,關乎其呈現特徵。
明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說:「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既有躲藏、終止之意,那麼處暑即代表「暑氣將要退伏而潛處」。處暑這時的三伏天氣已經過去或接近尾聲了,氣溫在名義上已經來臨的秋季間而出現下降態勢,但中午氣溫仍算高,暑氣可謂未完全消退,因此有時下午氣候炎熱,甚至不亞於暑夏,故民間俗稱「爭秋奪暑」,另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說,民間俗諺亦有云:「處暑十八盆」,意思是說,還需要再十八日的流汗沐浴。至於「處暑,曝死老鼠」,說的正是天氣太過炎熱,連老鼠都被曬死了。
古人將處暑劃分成了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一候的意思是說:即日起感知秋日之肅氣的老鷹會開始大量獵捕鳥類,並在先陳列如祭之後而食用;二候的意思是說:天地萬物會開始凋零,整體充滿肅殺之氣;三候的意思是說:農作物在秋季成熟。至於「禾」則是指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為成熟之意。
處暑期間,正值時常帶來豪雨的颱風頻繁時節,看天吃飯的農人這時最怕颱風來襲時會帶來過盛雨水,屆時恐釀嚴重災情。因此,農諺有云:「不怕七月半鬼、只怕七月半水」,而「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之說,則是指日出期間出現紅雲,將有颱風,故勸人們切勿出門遠行。有些懂得觀察天地變化的農人,還會從昆蟲的異常表現來推敲是否會降雨,像「蜻蛉(蜻蜓)結堆,著蒙棕簑」,說的正是從成群飛舞的蜻蜓,預先覺察豪雨將至的前奏。
處暑過後,烤人氣溫將逐漸下降,秋意日漸濃厚。除了暑氣慢慢消退,雨量也將漸減,屆時民眾將歡喜迎接郊遊賞景的好時節,且在處於暑氣終止的歡愉中,能自在仰望天上疏散的美麗雲彩,民間亦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
由於屬於早秋時間的處暑,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這期間也正邁入週期性的調整階段,也就是人體自我恢復陰陽平衡的過渡性現象。因此,身體將會展現「秋乏」現象,也就是出現了懶洋洋的疲乏感,但這無傷大雅,就中醫學而言,秋乏只是在彌補盛夏給人體造成的損耗之反應。醫生也會勸民眾早睡早起,因早睡可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能讓肺氣獲得舒展。
人們在處暑期間的飲食,應該以甘平為主,還可以多選擇寒涼多汁的水果、蔬菜或流食來食用,盡量減少食用辛辣、煎炸或燒烤類的食物,以免增加秋燥症狀。
另外,《呂氏春秋》有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這話正是在告誡民眾:秋季是一個需要收斂、不可驕盈的季節。我們不妨趁此時機,多外出走走、散散心,消解一下在炙夏期間積累的不必要心緒吧!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