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國進民退」的真實原因(圖)

發表:2022-06-14 22: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國企和央企大舉搶進樓市,「國進民退」現象引發關注。
國企和央企大舉搶進樓市,「國進民退」現象引發關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6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首套房貸利率跌破5%,多地密集發布救市措施,房地產市場是否到了拐點?另外,國企和央企大舉搶進樓市,「國進民退」現象引發關注。

在北京當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住不炒)的基調下,中國房地產市場告別高增長的時代,持續處於下行狀態。自2021年6月以來,房地產行業爆雷不斷:大量債務違約、大面積信託違約、票據兌付違約……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5.4%。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人民幣,下降29.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2.2%。

截至目前,鄭州、青島、天津、濟南、蘇州、呼和浩特、宜春、唐山、九江、西寧、南通等多地的首套房貸利率已降至4.25%。

而多個地方政府密集發布了救市政策,在放寬限購、限售、降低首付款等政策外,近日又推出公積金購房新政,直系親屬可提取住房公積金,幫助購房者支付購房款及償還房貸。

房地產市場接下來會走勢如何?綜合來看,房地產行業的現金流危機仍在持續,民營房企的風險仍在持續,同時,債務危機和疫情風險疊加,二季度大量房企美元債即將到期,部分房企因為現金流緊張而被迫停工、延緩交付,嚴重衝擊市場信心。

而有政府資金背景的國企和央企近期積極進入房地產市場,從土地競標數、中標金額或是入股民企的併購案件數來看,都顯示中國的樓市出現「國進民退」的趨勢。對此,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國企和央企大舉搶進,並非要救民企,而政府若過度干預,恐不利房地產的長期發展。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指出,國企和央企擁有政府政策和銀行信貸資源的傾斜,受到經濟下滑和疫情的衝擊相對民企比較小,收納土地可以作為資產而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樣財報好看。並且,民營房地產開發商也是有優質資產的,而民企在債務的壓力之下資金鏈緊繃,國企趁機吞下民企的資產。

房地產研究機構克而瑞的數據顯示,民營房企1-5月拿地比率僅佔1成,國企和央企反成今年土地市場的「大買家」。其中,得標金額前50名的房企中,國企及央企的佔比達74%,資金優勢明顯。

以北京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參與該市6月初大規模土地拍賣的房企總計30家,其中民企僅4家,佔比不到二成,而華潤置地、中建等國企和央企都是收穫頗豐,顯示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

《華爾街日報》引述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 的分析指出,國企開發商近期透過炒底,逢低買入優良資產,目的在增加自身的收益,而非拯救民企。同時引述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席教授陳志武的預測稱,中國民營房地產開發商遭國企不斷擠壓,2年內恐被擠出市場。

據美國之音6月13日報導,陳志武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樓市「國進民退」的趨勢恐將持續,「我覺得,未來(國央企的房產銷售份額佔比)80%都有可能,甚至於90%。現在官方並沒有明確的政策要把民營地產公司擠出去,但是實際效果是這樣。不管是銀行還是債券市場,都不太敢給民營企業提供支持,所以,我們最近2、3年看到,越來越多的民營房地產公司出現債務違約,被賣掉或是關掉,這個趨勢我看不出來會有根本性的扭轉。」

香港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何濼生認為,中國民營房企大多以債養債,債務槓桿偏高,隨著官方祭出「三條紅線」的財務指標後,多數民企面臨下調負債比的困境。此時,官方透過國企和央企並購或入股民企,是整頓樓市非常明顯的信號,但無助於重整受困民企。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